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二百六十八章 實乃國策

李世民倒不是覺得這件事不可行,事實上他覺得這件事很可行。一旦這種辦法能夠實施,以後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調用各司人員組成一個臨時機構,代表各司行事,那時候,李世民命令直接下達,完全不用在經過某一個位高權重的人之手。

天底下的帝王都有一種削弱權臣力量的本能,如果這天底下所有臣子都能夠任由天子捏在手心,那是最好的事情了。

李世民看著殷元道:“朕覺得是否可行並不能夠堵上諸位臣工的嘴,到時候搞不好朕還會變成什麽千古一遇的昏君。”

殷元有點茫然道:“這件事,不是微臣先斬後奏幹的事情麽!陛下一言九鼎,絕不可能短時間收回蜀王便宜行事的權力就是了。等臣什麽時候把事情做的差不多的時候,陛下您撤了我的職,給諸位臣工一個交代吧!”

李世民眉頭一皺,看著他道:“朕怎麽覺得,說到撤職的時候,你好像很高興的樣子。”

殷元被說破心事,有點尷尬道:“臣不敢。”

李世民冷冷道:“哼,你最好沒有這樣的想法。朕決定陪你賭上這一局,就算是被天下人臭罵幾句,朕也認了。如果你能夠成功,以後朕希望朝廷各司的辦事速度能夠快上一些,避免各行其是。”

殷元笑道:“那,陛下就等臣的好消息吧!不過,以工代賑的事情,為了給朝廷省一些錢,臣說不準還會用一些別的手段,到時候陛下可得有個心理準備。”

李世民算是怕了殷元了,無奈道:“你又想幹什麽?”

殷元道:“臣會請民部幫忙,給肯出錢的商人一些便利,到時候,可能還會有人覺得臣實在禍亂朝綱啊!”

李世民道:“你本來就在禍亂朝綱。”

殷元無話可說的站在一邊,等著李世民發話。

李世民道:“朕給你一天的時間,你把所有的事情都給朕寫的清清楚楚,朕看過之後自有決斷。”

殷元點頭道:“臣遵旨,臣告退。”

李世民道:“你不用告退了,寫出來之前你任何地方都不用去了。”

殷元愕然,結果被個太監帶著,到了偏殿之中,立刻備好了筆墨紙硯,讓他寫個夠。

看這架勢,今天是不容易離開了。殷元索性竹筒倒豆子,隻要是想做的事情,全部都寫上。

寫了兩個時辰,殷元讓人把東西送給李世民,李世民回了他兩個字“滾蛋”。然後,殷元就被請出了宮。

出宮以後,剛到工部,李恪和李大亮就跑了過來,好奇的目光盯著他,想聽聽到底殷元遭遇了什麽事,陛下又是個什麽態度。

殷元看了看兩雙好奇的眼睛道:“你們倆是不是以為我要被陛下懲罰了?”

李大亮道:“那不是以為,是一定。你今天弄得陛下進退兩難,別說是一言九鼎的天子,換了別人也一定不會輕饒你。”

李恪笑道:“我倒是覺得父皇對你十分寵愛,也未必會重重責罰,但是說你幾句是跑不了了,搞不好挨打也是有可能的。”

殷元被李世民踹了的事情被傳開之後,很多人都很震驚。畢竟能被李世民踹一腳,那也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要不是極為親近的人,李世民何至於用這種辦法。

殷元搖頭道:“看來你們倆還是缺乏想象力呀,我今天沒有挨打,陛下也沒有懲罰我,隻是聽了我的意見。生氣歸生氣,我看未必是生我的氣。”

李大亮疑惑道:“不是生你的氣還能是生誰的氣,這件事情說到底都是因為你的事,他怎麽可能會不生氣。”

殷元聳聳肩道:“但是事情就是這麽個事情,我真的沒有事。隻不過,我在宮裏花了兩個時辰,幾乎寫了一本書。終於把所有的事情說的清清楚楚,最後陛下讓我滾蛋。”

李大亮道:“你說他不是生你的氣,那他到底在生誰的氣。”

殷元看了看他道:“陛下說過的事情一言九鼎,就算是他想偏袒某個人,那一樣是聖人之言,要是不知道他的意思便罷了,要是都知道陛下的意思還非得在那裏硬和陛下作對,難道都以為自己是魏征麽?”

李大亮搖頭道:“可是陛下並不是一個不喜歡納諫的人。”

殷元笑道:“你應該好好的研究研究一個人該如何諫言,為何人家玄成公屢屢犯顏直諫但還是得到了陛下的偏愛。這不是陛下找你要一隻鷹,你可以不給的事情。眼下的事情就是,陛下也知道以工代賑的事情,是你和他一起犯下的錯,正在彌補過錯的時候還有人不配合,那不是成心想讓百姓罵陛下是個昏君嗎?”

李大亮陷入了沉思。

李恪道:“玄成公如果諫言,絕不僅僅是站在那裏罵幾句,該怎麽做,他一定會有一個辦法的。”

殷元拍手道:“對呀,你就算是想邀名,你在諫言的時候也不能忘了替君分憂啊!何況今天這幫人的反應實在是太愚蠢了,等幾天我們的事情沒有進展的時候才是彈劾的最佳時機。現在麽,昨天陛下宣布的命令,今天就給他來這一手,不是要他好看麽!”

李大亮和李恪也終於明白了今天為何殷元覺得自己沒有事,他們也放心下來了,可以開始大膽的革新了。

在組建臨時機構的同時,李大亮以工部侍郎的身份親赴關中考察,頒布新的命令,各州府需要立刻配合他,開始甄選人員,同時加快工程進度。

其實,這件事隻需要完成臨時機構的組建,然後平穩的運行,使以工代賑的秩序重新變好,那就已經是辦成了。到時候殷元和李恪就會功成身退,臨時機構繼續運行至朝廷認為需要暫時停止的時候。也有可能,以工代賑會繼續下去,但是臨時機構的人員,也就開始調動起來了。

在殷元的奏疏中,臨時機構的運行以三年為期,三年之後,工部這一福利工程結束,那時候大唐應該建設了一批良好的基礎工程。至少要將現在的交通提升到一個與現在截然不同的檔次,而且還需要保證朝廷這三年的工程,能夠使一大批的百姓脫貧致富。

殷元的奏疏寫的不怎麽好,李世民覺得有些話寫的實在是粗鄙,但同時他也沒有想到,殷元全盤的計劃寫出來的時候,居然是這麽一個大舉措。可以說,這是奠定大唐基礎的工程,是一項國策。

李世民深深的感慨殷元之能,同時對於殷元總是喜歡不報備一下就胡來的行為深惡痛絕。不過他也知道,這件事事先並沒有留給殷元好好的整理奏疏的時間,因為殷元本質上是來救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