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分化財團
殷元到達代州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去驛館找關中財閥,曬了人家那麽多天,總是要做做樣子的,以免寒了人心,到時候事情可就不好辦了。
到達驛館的時候,殷元讓人送上了一堆禮物,還有自己的作坊裏麵剛剛出爐的燒酒,這也算是很可以的一份禮物了。
殷元與眾人飲酒,然後說定三天之後讓眾人再來商議這件事,但是這一次沒有人著急,都很鎮靜。本來好像已經確定了的事情,現在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考量。尤其是殷元給他們的規矩,令他們不敢再相信高鑒了。
殷元給了他們一個選擇,這個選擇就是讓他們自己去選擇把錢投到什麽地方去,什麽樣的商人。不過,這個過程由朝廷監管,不許他們私底下交易。於是,這風險和利益自己和自己息息相關了,有時候眼光好跟眼光差會有很大的區別,這些精明的商人,誰會去相信高鑒這個根本就沒有做過生意的人呢!
殷元算是結結實實的給高鑒上了一課,聯合商人的事情不好做,但是分化卻很容易,因為商人逐利。在利益麵前可以團結,也可以分化。
不管怎麽說,關中財閥願意相信殷元,殷元足感盛情,並沒有坑他們的意思,隻要不會聚起來禍害市場,殷元是不介意他們來分一杯羹的,相反還會很歡迎的。
大唐人還沒有投資這種商業模式,但是從殷元這裏就有了,而且還會繼續壯大下去。
各地均有商人踴躍參與,但是良莠不齊,果真有些人並不缺本錢,但是重新朝廷額外的方便也要從朝廷這裏借貸。殷元深深地感受到官府對於市場存在一定的破壞,但是他沒辦法放手,因為一旦放手,互市的利益還是會集中在那些士族豪強的手裏。
殷元很願意世間一切平等競爭,但是這不是個最好的世代。沒有辦法,比起那些世家來,殷元更加相信李世民隻要不昏聵,互市的利益就比握在少數人手裏要好很多。
貸了錢就要去準備貨物,準備完貨物之後就要進行交易。這個過程因為人手不足,殷元親自帶著互市監將第一批貨物進行檢驗,然後甚至參與了整個交易過程。
交易的人有來自於薛延坨部,也有人來自回紇、室韋、靺鞨各族的人。這些人路途遙遠,但是很多東西除了大唐,他們沒有辦法買的到。大唐的鐵器他們可能會更感興趣,可惜殷元並沒有賣的打算。
第一批貨物大都是絲綢、瓷器、茶、紙張之類的傳統物品。殷元主張將東西加工,做成成品出售,賺取更大的利潤。所以大量的蠶絲被殷元按下,不許賣。東西要在大唐完成增值,這樣才好賣出去。
第一批貨物交割之後,賺取的錢財商人留一部分,一部分被關中財閥和朝廷拿走,剩下的就是稅收了,殷元的稅收果然定的並不高。
稅收減少,李恪有一種自己家的錢被別人拿走的感覺。此時已近隆冬,戰馬的事情毫無苗頭,心裏難免有些鬱悶。但是殷元算盤珠子劈啪作響,生意做的越來越風生水起。
這時候,殷元的國貿所建製已經逐漸健全,朝廷回複準許殷元的行為。所以,殷元的互市,已經以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在席卷邊境。而這個時候,彭籍和周笠早就已經離開了殷元,去往廣袤的草原。
程處默率領軍隊來到之後就成了薛仁貴的副手,最是無所事事。而且他發現這個地方十分的無趣,因為從李恪到李景恒,這幾個人從來都不搭理他。更要命的是,薛仁貴總是神叨叨的,有時候好幾天不見人影,不知道到底在幹什麽了不起的事情。
程處默也親自跟隨殷元出去過,可惜不懂生意,去了也是白去。他也試著學習,殷元光是給他解釋為什麽不用錢財買賣卻要以物易物這一件事,就搞得他焦頭爛額。於是也不跟殷元出去了,和一直在主持內務的李恪待在一起。
本來以為李恪做王爺的一定很閑,誰知道李恪有時候一天能見十幾波人,就算是不見人,李恪也會去查察吏治,有時候還會配合殷元做事。到最後程處默終於發現,這位王爺現在也是成精了,風格極其殷元化。
在殷元和李恪的分工裏,大事靠商量,小事殷元直接拍板,至於到了執行的時候碰到阻力,那就是李恪大顯神威的時候了。這一整套作風下來,經曆過李恪的人都知道,這位王爺殺伐果決,所以幹什麽都別得罪李恪,不然算賬都不用等到秋後。
正是這種殺伐果決而且理由上從來都立得很穩的作風,奠定了李恪在朝中漸漸被人孤立,但是也沒有人敢去觸碰的結果。
程處默很是感慨,自己的兄弟已經走出去很遠很遠了,而自己卻好像幾乎還在原地撲騰。蜀王以前什麽樣子自己清楚,可是他能變成現在的樣子,天底下還有什麽是不能改變的呢。
殷元不在,李恪本來無暇他顧,但是眼看著程處默漸漸消沉,整日的飲酒,這就有點鬱悶了。沒來由的,立刻覺得自己和殷元當時第一次聽說程處默要來的時候的反應,是多麽的明智。
程處默根本就不適合這件事,到最後苦了的隻能是他自己。
要說是到北邊草原玩玩這件事,他李恪也是謀劃已久,但是鑒於他這個身份和前不久剛發生的事情,動一動就是幾千人的事,稍有不慎有人就要擔心自己的腦袋,所以後來他就不太敢想了。
估計程處默也以為來了之後可以隨意在草原上馳騁,李恪覺得這家夥很缺殷元的教育。苦於殷元又不在,所以隻好自己下手教育教育對方了。
李恪把程處默叫進來,給他準備了剛剛送來的燒酒,然後道:“以後喝這個酒吧,後勁大,保管你安然無恙的回到營房之後大醉不醒。”
程處默本來想說“多謝殿下厚賜”。但是還沒來得及說,李恪道:“來找我們,你後悔嗎?”
程處默並沒有後悔,因為即使不來,他也差不多無所事事。聽說殷元和薛仁貴用八百人打贏了兩千人,而且還俘虜了很多人和戰馬,他聽得熱血澎湃,但是他不能去希望有戰事發生。
程處默笑道:“什麽後悔不後悔,隻是在此之前總覺得壯誌未酬,現在才知道自己才華不堪重用罷了。”
李恪道:“那你知道,懷素如何評價你嗎?”
程處默倒是好奇,在別人麵前,殷元到底會如何評價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