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修路計劃
朝堂上對這件事的爭辯挺激烈,有人認為那是勞民傷財,如今大唐四海臣服,應該把錢花在刀刃上,加固邊境的城池以及華夏的屏障長城,而不是在這裏修煉一座華麗的城池。但是也有人認為,都城實在是太重要了,絕對不能讓都城有任何閃失,要防患於未然。
殷元聽著,覺得這兩派居然說的都挺有道理,支持誰,都好像有點說不過去,但是又能推倒對方。
這個事,真是邪了門了。
皇子那邊,李承乾說有這些錢還不如買點酒肉回來讓長安市民吃上十天半月的,朝廷賦稅無一不是民脂民膏,怎麽能這麽花費呢!而且他還說大唐其實很窮,盡管賦稅不少,但是窮苦百姓還是有的,隻要百姓沒富起來,誰好意思說大唐富起來了。
李承乾一通闡述,立刻讓人覺得站在太極殿的各位,其實就是在喝百姓的血啊!喝百姓的血,而且還不幫老百姓幹點好事。
李泰屬於堅定的跟著李世民的思路走,然後勾結一下清名之士,最好再給李承乾扣上一頂不懂得珍惜民脂民膏的帽子,可以說是非常的完美了。
但是今天,他要幹的事情讓李承乾給幹了,而且幹的還很激烈,這怎麽辦呢!
於是,李泰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說,重修長安城是為了讓百姓們知道大唐的強盛,對於治理百姓有益無害。雖然耗費是有一些,但是可以慢慢來,一段一段的修,這樣,還能讓長安的無業遊民,有一份安身立命的根本。
李泰覺得,這樣做,可能馬上就可以等待李世民誇獎自己了。可誰知道,李世民又點了殷元的名。
殷元向李世民道:“陛下,臣認為,要想富,先修路啊!”然後,他向李世民大吐苦水,說長安的交通如何不好,山路如何容易衝毀之類的。這長安畢竟是黃土高原,本來就容易水土流失。
這麽一說,李世民立刻覺得,修城什麽的都是小事,這才是事關民生的大事。
於是,殷元順勢推出修路計劃,一通天花亂墜的說辭之後,告訴了李世民一個道理,你窮的修不起,還充什麽大尾巴狼。
李世民感覺有點臉上掛不住,畢竟都已經議論到這種時候了,你殷元跳出來告訴大家,朝廷還很窮,考慮修不修都屬於奢望。
李世民臨了還告訴李承乾和李泰,多跟人家殷元學著點,好好的看看,什麽是民生大事。不是吃個十天半個月長上去的虛膘,更不是威風凜凜的麵子。
這時候,殷元覺得頗為滿意了,畢竟這事沒讓李世民腦子一熱,而且還效果很好,看起來李承乾還真的是不恥下問,跟李治學了點真才實學。
修築長安城的事情放在一邊了,但是長安修路的事情,卻馬上又出來了。殷元上書,要求先從長安城內開始修路。
水泥是用不起了,至少十年以內,恐怕還輪不到為數不多的水泥出現在長安的大街上。所以,殷元推出了沙石路,當然了,這路吧,可能比較費鞋,但是一定好走就是了。
沙石路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但就是需要用到很多的沙子,這個急需解決。然後,在馬路的兩側,一定要有水泥的排洪溝,這樣能夠保證路麵不會被衝毀。
這條折中的方案,很快受到了李世民的青睞,而且還準備立刻實施。這樣一來,長安可有的忙了。
殷元因此,被調到工部與李大亮共事了。沒辦法,他現在就是一塊磚,而且少府監的事情,也不能耽誤。
所以,殷元在工部,等於是工部侍郎,但是誰也沒說他是工部侍郎,隻是工部侍郎以下官員,他還是都能使得動的。
工部在天下的各處的建設依然沒有停頓,但是力度小了很多,畢竟朝廷得考慮一下錢財的問題。這工程是好,就是錢不夠,誰也沒辦法呀!
李大亮特別激動,畢竟殷元來了,知己就來了。
殷元走進去往椅子上一座道:“老李呀,哥們又來投靠你來了,你可別趕我走啊!”
李大亮笑道:“你要是能永遠待在工部,我讓你當個尚書,主動退位讓賢。但是,老弟你這個人,向來是哪裏有大事哪裏有你,恐怕我想留也留不住啊!”
殷元道:“我是想給屁股上釘釘子,但是這上麵,總是讓人沒法呀!”
李大亮道:“這都是你老弟的本事啊!以前的時候聽說諸葛亮是個聰明人,事必躬親。但是到了你這裏,隻要不是定局的大事,都可以不自己去做,而且還能培養一群的能幹之士。如今,這工部當年以工代賑的那點人,隻要不是得罪了誰,都受到了重用,前途無量啊!尤其是,您那位在將作監的門生,我看已經沒有什麽是他辦不了的了。”
殷元笑道:“吹一吹就算了,你我同在長安,明明可以一起喝酒,你個老摳門不僅摳別人,還摳自己,從來不花錢喝酒。今天,我們就當是久別重逢,喝酒去吧。”
李大亮替自己申辯道:“那不會,畢竟食舍的飯菜實在是不是很貴,所以我總是隔三差五的讓家人去買兩個菜回家吃,這已經是有些年月的事情了,就是我這沒錢的客人,你不太關注啊!”
殷元看著他道:“快算了吧,你那點事誰不知道啊,做人,怎麽能虧待自己呢!”
李大亮無奈道:“你的道理,向來是別人覺得不通,但也能被你說通的。”
殷元道:“哦,你是說我強詞奪理咯?”
李大亮笑道:“不敢,我們一會就去,今天喝你的老牛春酒吧!前幾天碰見牛將軍,他跟我說,他最近很想敲詐你一筆,畢竟用了他的名字那麽長世間,也沒收過錢。”
殷元冷笑道:“你們倆一路貨色,果然是能走到一塊去。老牛摳門,那是困在童年裏出不來了,我就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什麽不堪回首的往事了。”
李大亮歎了一口氣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懷素,我這半生,也是見過哀鴻遍野的人啊,要是……。”
殷元打斷了他道:“算了,你別說了,我根本就不愛聽。本來好好的要去喝一頓酒,你要是在這麽說下去,我該回去準備憶苦飯了。”
李大亮好奇道:“何為憶苦飯,可是憶苦思甜之意?”
殷元道:“不錯,這個憶苦飯就是。明明可以吃白麵,就得啃點樹皮,明明能吃點肉,一定得吃點下水什麽的。”
李大亮盯著殷元道:“你,莫不是在諷刺我和牛將軍?”
殷元搖頭道:“當然沒有,我隻是覺得,其實該吃吃該喝喝沒什麽錯,就是苦吧,記在心裏就好,偶爾體會一下,才能把讓別人也不苦變成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