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層層設防
楊閔登上城牆,好奇地看著馬佛念在城牆上跑來跑去,左摸摸,右量量,坐在地上苦思冥想。他不想打擾馬佛念,與楊忠並肩向城牆外眺望,河水兩岸都是漫山遍野的葛榮叛軍,楊閔的心情立即鬱悶下來。
馬佛念仿佛突然想通,跳起來跑到楊閔身邊,呼哧喘氣,拉著他走到城牆正中,手指城外葛榮叛軍營地:“塢主,你如果攻城,會怎麽辦?”
楊閔腦中閃現四年前攻破左人城的記憶,:“索虜將趁黑夜,突然接近城牆,用雲梯登城而上,奪取城門。”
馬佛念想好應對雲梯的方法:“這是最通常的攻城辦法,塢壁鐵戟作戰不行,正好用來對付雲梯,塢壁士卒躲藏在垛口下,用鐵戟將雲梯掀開。塢壁有多少士卒可以防禦在城牆?”
楊忠手指校場,示意馬佛念看,塢壁中的精壯男子已被聚集起來,宋景休用刀在木樁上刻了一條細線,達不到高度的百姓當即被淘汰。校場正中擺開十麵梁軍的力六石黃樺弓,身高合格者必須拉滿大弓,才能通過第二關,然後舉起石鎖通過最後一關。三關下來,隻有一半塢壁男丁留在校場,不合格者都被打發回家。
楊忠估量著說:“看這架勢,兩個裏麵能挑出一個,估計大眼能從五六千百姓中挑出三千,加上原有塢壁士卒,總計四千。”
馬佛念用目光丈量城牆長度,思考守城士卒的分布:“枋頭塢三麵環山,這三麵僅需警戒不用防禦。北麵臨敵的城牆長度大約六百步。索虜搭雲梯攻城時,城牆上必須保證一千兩百名手持鐵戟的塢壁士卒,他們不需作戰,兩人一組合力對付雲梯。另外一千二百士卒披重鎧手持刀盾,刀盾利於近戰格殺,抵禦攻上城牆的索虜,阻止他們在城牆上集結。索虜連番攻擊,士卒必有損傷,我們再調集六百塢壁士卒在甕城集合,隨時替換城牆上傷兵。剩下一千士卒不管黑夜白天,抓緊時間吃飯睡覺,隨時準備替換城牆上士卒。我們南邊來的兄弟們集結在城門,準備出城反擊。”
楊閔不理解馬佛念的安排:“我們守都不一定守得住,怎麽能出城反擊?”
“絕不能讓索虜無所顧忌地攻城,適時出擊,摧毀攻城器械才能反敗為勝。”馬佛念向楊閔解釋後,繼續調派人手:“塢主,城牆上防禦雲梯的一千二百士卒有垛口護身,不需盾牌,但是要善使弓箭和鐵戟,射殺敵軍。近戰格殺的士卒要披重鎧,左盾右刀,我們要準備出一千兩百支鐵戟和二千四百副重鎧、三千麵大盾和三千柄長刀,能準備出來嗎?”
楊閔點頭記下,為難起來:“我們隻有皮甲和粗鐵刀,行嗎?”
馬佛念看看楊忠,沒有其他辦法:“隻能暫時這樣湊合,我們還要準備三千張黃樺弓,每張弓準備三根弓弦和五百支弓箭。”
楊閔心中計算出數字後,立即說出辦法:“嗯,總共三千黃樺弓,九千根弓弦,一百五十萬支弓箭。弓身和箭杆取材山中樺木,取之不盡,我立即派遣塢壁婦孺入山采集。弓弦為生牛皮所製,一頭牛可以製出兩千根多弓弦,我即刻讓屠戶殺五十頭牛,撥皮做弦。我們現在有上千鐵戟,鐵戟已經夠用。鐵匠全力打造鐵刀,盾牌讓士卒自己準備,門板、鍋蓋和鐵鍋都可以當盾牌用。”
馬佛念苦笑搖頭:“鍋蓋?門板?擋得住弓箭擋不住刀槍。”
楊閔也苦笑:“時間倉促,都是權宜之計。我現在就去吩咐下去,抓緊時間準備。”
馬佛念還沒有說完,叫住楊閔:“塢主,等等。索虜如果搭雲梯攻城失利,必然要用衝車撞開城門。”
楊閔並不擔心城門:“城門後還有甕城,甕城連接內塢城門,索虜即使撞毀城門還要再撞破內門,甕城上的守兵亂石齊下,堵也堵死了。”
馬佛念擔心的是城牆:“塢壁城牆用土夯成,厚三步。索虜隻要五輛外披鐵甲,用水濕透、箭射不透火燒不著的衝車,兩天時間就可以撞出缺口,攻入城中。”
四年前的情景在楊閔眼前掠過,索虜如狼似虎般湧入,自己的右臂被砍斷,左手緊抱劉離,向後山撤退,弓箭在四周嗤嗤飛射。他抬起頭來問馬佛念:“應該怎麽辦?”
馬佛念走到城牆內側:“用巨石加固城牆,將城牆的厚度再擴十步。”
“十步?是現在城牆的三倍!”楊閔驚訝用手比劃著距離。
馬佛念笑著望著城下葛榮叛軍的營盤:“索虜哪知道土牆後還有十步厚的石牆?等他們的衝車撞到這裏,已經屍橫遍野了。”
楊閔點頭答應:“好,我立即讓塢壁百姓從山上運石壘牆。”
馬佛念叫住楊閔:“塢主且慢,我守城最喜歡石頭,越多越好。再挑選巨石運至城牆,用來砸爛盾牌和衝車,比弓箭還好用。還有,築石牆時在兩人高處,城門兩側各留兩個牆洞。”
楊閔不懂:“在城牆上開洞作什麽?”
馬佛念耐心解釋:“我們的守城士卒藏在洞中,出其不意出城攻擊敵軍,修築在二人高度是避免敵軍攻城車轤撞到,我們士兵跳躍下去,也不會受傷。”
楊閔對馬佛念守城的本領半信半疑:“可是他們怎麽回來?”
馬佛念神秘笑嗬嗬說:“我自有安排。”
楊閔點頭答應,要下城安排。馬佛念還沒有講完,再次叫住楊閔:“索虜除了雲梯和撞牆,他們也許此刻正在向塢壁內挖洞,屆時一擁而出,裏應外合攻破塢壁。塢主,你即刻組織人力,日夜不停在城內三步的距離,順著城牆修一道深壕,裏麵注入山中溪水。索虜一旦挖掘到壕溝,水倒灌進去,淹他們魂飛魄散。”
楊閔計算不清:“來得及嗎?我們人手不夠吧?”
馬佛念觀察距離,詳細計算:“壕溝寬一丈深兩丈,長度為六百步,一名塢壁百姓出工一日挖掘三尺,每步需要三天,六百步需要一千八百天。塢主,你調集塢壁中六百男丁,三日之內可以挖出來。”
馬佛念回到城牆正麵,手指著城牆外圍劃一個圓圈:“塢主,我還要在城外百步左右,挖出寬三長,深一丈的的深溝,一直到兩側峭壁,引入溪水成為護城河。調集一千五百名百姓在五日內便可以完工。然後在城牆上修築吊橋,塢壁防禦工事就基本完成。城牆上的弓箭手居高臨下,護城河內外都在射程範圍,使得索虜無法在護城河內屯集兵馬,我們可以從城門和牆洞中衝出,中途截殺敵兵,將攻城器械盡毀於護城河內。即使衝車撞毀城牆,護城河遲滯敵兵,我們也有時間從兩麵用土石堵塞缺口。”
馬佛念走到城牆中間,繼續安排牆上的防禦設施,讓楊閔架設木幔防止弓箭,在城牆每隔二十步架設一張三床弓弩,在垛口上懸掛長索,隨時援救城下士卒等等。楊閔開始信服馬佛念守城本領,來不及提問,記下照辦。
馬佛念指手畫腳不停說完,楊閔終於鬆口氣:“守城的事情都安排完了?”
馬佛念點頭說道:“完了。”
楊閔轉身要下城牆布置,再被馬佛念叫住:“塢主且慢。”
楊閔轉身,右腳踏在台階上:“不是都安排完了嗎?”
馬佛念露出笑容:“防禦設施說完了,還要說救援的事情。如果索虜榮久攻不下,守城變成消耗戰,我們必須千方百計救護傷者,減少士卒損失,受傷士卒要立即包紮救護,既消除士卒的恐懼,他們傷好還可以重新加入作戰。”
楊忠不得不承認馬佛念考慮的周全:“好,我立即就安排塢壁百姓準備救治。”
楊閔示意楊閔看梁軍士卒脖頸:“塢主,每個士卒都準備一條潔淨長巾係於脖頸,一旦受傷立即自行包紮,不致流血過多。”
楊閔早就注意到每名梁兵脖頸上都有一條雪白的布巾,現在明白用途。馬佛念連珠炮般繼續說下去:“從今日起,所有糧食和兵器都要統一盤點,控製供給,減少損耗。”
楊閔對馬佛念越來越好奇,等他告一段落開口問道:“佛念,你這些守城的本領是從哪裏學的?”
馬佛念翻身坐在垛口間,兩腳懸在城牆下,看著照射在河麵上如血的夕陽反問楊閔:“塢主知道鍾離之戰嗎?”
楊閔聽說過這場有名的南北大戰:“那是發生在二十多年前的南北大戰吧?”
馬佛念提起鍾離之戰熱血沸騰,他曾經親往鍾離研究城防,又向軍中老前輩請教,終於在枋頭塢派上用場:“二十年多前,我出生那年,梁國代齊草創,北魏宣武帝元恪命中山王元英率八十萬兵馬攻梁,兵鋒直指淮水南岸重鎮鍾離,規模不亞於赤壁之戰和淝水之戰。徐州刺史昌義之帶領三千精兵進駐鍾離防禦,魏軍在淮水邵陽洲上搭造浮橋,運土鎮塹,動用衝車猛撞鍾離城牆。在城牆被撞出缺口的危急時刻,昌將軍親自上陣,率領守軍拚死搏戰,將魏軍逐出城外。魏軍晝夜不息輪番攻城,終未奏效,梁國豫州刺史韋睿帶兵二十萬北上增援,在魏軍陣前連夜挖掘長塹,插布鹿角截洲築城,次日黎明,大營豎立在魏軍視野之內,敵兵大驚失色。第二日清晨,魏兵萬騎來攻,韋睿結成車陣,全軍強弩齊發大量射殺魏軍。鍾離守軍聞知援兵已到,出城迎擊魏軍,與韋睿與裏應外合夾擊敵軍,兩軍分頭進擊邵陽洲魏軍守衛的南橋與北橋。韋睿利用淮水陡漲之機,將小船裝滿幹草,澆灌膏油,點燃後順流而下,焚燒魏軍浮橋,並派敢死隊拔柵砍橋,截斷魏軍退路。在梁軍淩厲攻勢麵前,魏軍爭相逃命,被淹死和被殺死的多達二十萬人,元英單槍匹馬逃往梁城,鍾離之圍隨之而解。”
楊閔看著塢壁外的景色,沉浸在那場驚天動地的搏殺中,想像著未來決定枋頭塢存亡的大戰,心中起伏不定。他忽然意識到時間緊迫,站起來與馬佛念告辭:“我立即去安排塢壁百姓鍛造兵器,築牆,挖掘壕溝和護城河,老弱婦孺做飯做菜,身體強壯的上山采集製作弓箭的樺木和搬運石頭加厚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