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永安鍾清正空響長街
第276章 永安鍾清正空響長街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小滿。
京城,清河縣,兩地之間可謂山高水長,一個在東,一個在西,遙遙路途,路途遙遙。
楚翹終是明白古人為何上京趕個考就要花去幾年的功夫。
坐著馬車走陸路,坐著舟船行水路,走走停停,雖說磨磨唧唧的耽擱了些行程,倒也將四處的好風景看了個飽,見識了翻嶄新天地。
一路遊山玩水,等了京城外,已是第二年的盛夏。
段瑾一歲有餘,已學會了幾句咿咿呀呀,但就是蹦不出個完整語句,在船舫上遠遠的瞧見了繁華京城,伸著小手指頭,瞪著兩條小短腿,開心的叫起來。邊上沒上鎖的籠子裏,也隨之探出幾個毛茸茸的腦袋,頭頂著苫布,將一派好風景盡收眼底。
楚翹聽不懂兒子的稀奇古怪,但也能瞧出他的高興,於是將兒子報高了一下,指著遠處那一大片城池,道:“阿瑾,咱們終於到京城了,高不高興?”
段瑾聽了問,歪著腦袋想了想,半眯著烏溜溜的圓眼睛,含糊的蹦出高興兩個字。
畫舫一路順風,段家人從碼頭上了岸,眼前是片人來人往的繁華之地,而由於段家人身後跟了一長串尾巴,此地變得更加的繁華。
“呦,這戶人家是開萬獸園的吧?”
“可不是,瞅瞅這梅花鹿,白狼灰狼大麻雀的!”
“你們瞧,那小娃娃還坐在梅花鹿上了呢!”
路人一陣驚奇,楚翹不解,扭頭一看,發現阮娘已經把兒子放在了大公鹿的背上。段瑾年紀雖小,但也很懂得幾分事理,隻見他兩隻小手緊緊的抓穩了鹿角,白生生的一團坐在鹿背上,束著個小揪揪,笑得眉開眼笑,活脫脫是名仙人身邊的小童子。
楚翹扶著腦門,很是頭痛:“包子,當心一頭摔下來,磕了你的小牙。”
段瑾蹬著兩條小胖腿,笑得滿不在乎:“娘,我不怕不怕!”
邊上的三隻傻狼,一步一跟隨,緊挨著大公鹿,狗子尾隨其後,是個貼身保護的模樣。老三白狼給楚翹打了個招呼:“嗷嗚,巧葉,你放心,咱們仨在旁邊看著,包子摔不著。”
正說著,鹿背上的段瑾身子一歪,竟然是倒了下來,三隻傻狼立馬給嚇了一跳,眼見著段瑾就要摔個大馬趴,老大灰狼眼疾嘴快,飛身一躍,竟是憑空叼住小孩,將人銜在嘴裏,顛著爪子,送到了楚翹身邊。
這一幕又引得路人驚聲稱奇。
顧及人多口雜,段青舟將孩子抱給阮娘,微蹙著眉頭:“太熱鬧總不是好事,我的身份見不得光。咱們分開走,到老地方落腳,我且帶著巧葉先行。”
阮娘明白過來,把孩子往懷裏摟緊:“是了,兒子咱們老地方見。”
段青舟把頭一點,伸手拉了楚翹的手,對她道:“兒子有阮娘照看,我帶你先走一步。”
楚翹對於丈夫有一萬個放心,他怎麽說她就怎麽做,是無需多疑多慮,邁開兩條腿就跟了上去。
手拉著手行走在長街上,楚翹穿著湖水色的夏衣,梳著丈夫理的發髻,有了一點小女人的模樣。盡管這京城比不上前世的北上廣,但也是一派的繁華富庶,於是左看右看,覺得很稀奇。
段青舟一向是很寵溺楚翹,妻子要看便看個夠,他拉著她的手,不催也不促,隻是靜立在一旁,默默的也跟著看。
拿起一支發簪插在頭上試了試,楚翹眉眼彎彎,笑語晏晏的問丈夫:“段青舟,我帶著好不好瞧?”
段青舟聽到她的問,單手扶住楚翹的頭,仔細的看了一眼那簪,然後把頭一搖:“梅蘭紋飾,不大合你。”他用空著的手低頭在攤上又搜尋出一隻帶有桂花的發釵遞到妻子手裏:“桂花甘美,一如你釀的桂花酒,此釵配你最是合適。”
楚翹翻他一眼:“有你這麽說話的麽,合著我若收了你的釵,就該給你當一輩子的廚娘?”
段青舟卻是弓腰將發釵給妻子戴上,神色認真:“世間繁花百種,數不勝數,可我獨愛丹桂,既能做酒,又能釀糖,還能下菜,宜家宜室,功能繁多。”
楚翹被他氣笑了,忍不住給他一拳:“怎麽不愛荷花?蓮葉做茶,蓮子做粥,蓮藕做菜,挖上一株夠一頓晚飯了,這才叫功能繁多。”
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都笑了,笑著笑著,遠處傳來了清正的鍾聲,空響一整條長街。
鍾聲清正回遠,古肅雅培,楚翹再怎樣初來乍到,也聽出了這鍾聲的不凡:“呦,這是哪家寺廟裏的和尚敲鍾?清正的很。”
段青舟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然後忽然對她一笑:“確實是鍾聲,隻不過不是寺廟裏的法鍾。此鍾名叫永安鍾,皇家特立在長街上的,每十日敲響一回。”
楚翹立刻就笑了:“那咱們一家人還真是趕上好時候了。你既然是京城出身,可否帶我去瞧瞧這永安鍾?”
段青舟把頭一點,重新拉住妻子的手:“好。”
街道很長,有那麽一點十裏長街的意思,兩側行人攘攘,楚翹被段青舟拉著,以之一道並排行走,兩個人生的都很好看,是對很匹配的小夫妻。
約莫走了約莫兩盞茶的功夫。楚翹遠遠的就瞧見一口總有人高青銅大鍾豎立在長街盡頭,很是壯觀巍峨。世間但凡是稀奇些的景物,大都有個原來,楚翹聽夠了鍾聲,便扭臉去問丈夫:“此鍾想會有些故事,你講與我聽聽。”
段青舟看著那尊鍾,生出了一點感慨:“永安鍾,當年戎狄作亂犯,犯我邊境,那些個蠻夷生來就是馬背上長大的,一場仗打了許久。直到我生的那一年,戎人敗退,為表紀念,當朝聖上便特立此鍾,取名永安,四海清平,永安不戰之意。”
楚翹聽了故事,不住的嘖著嘴回味,覺得這當今聖上還真是個體貼人民的好聖上。
段青舟卻是百感交集--他封號永安,與這鍾同名,此鍾,也是為他而立。如今離京數年,物是人非,美景照是。
他抬了頭去看那鍾,卻遠遠瞧見一一人影。微微一笑,不顧妻子詫異,她遠遠對著那人一揖禮。
永安中清正空響長街,昔日少年依舊思無邪,一回望一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