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秦檜】青州馮中堂家殺一豕,(左火右尋)去毛鬣,肉內有字,雲:“秦檜七世身。”烹而啖之,其肉臭惡,因投諸犬。嗚呼!檜之肉,恐犬亦不當食之矣!
秦檜,南宋江寧人,就是現在的南京江寧區,也有搶的,說秦檜是安徽黟縣人,是真不嫌臭。秦檜字會之,所以很會羅織,這一先進事跡本篇有述。秦檜他爹叫秦敏學,不算敏但好學,考了個功名,但官當得不大,一縣之長。擱現在縣長的公子也了不得,一準是個九〇後正科,必被組織上當後備人才重點培養,可秦檜那時候沒這麽優越,所以秦敏學對兒子們的教育抓得挺緊的。
據說秦檜幼時奸狡,證據是古人編的段子,說南宋初年的奸相汪伯彥尚未登科時,受秦檜老舅祁門縣令王本之托當過秦檜的塾師。某日上完晚自習後,秦檜、秦迪和老師汪伯彥一路回家,黑燈瞎火地走錯了路,走在前麵的秦檜“撲通”掉進一糞坑。之後秦檜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一麵:不喊臭亦不掙紮更不出聲。接著秦迪也步兄後塵,昆仲同臭。後麵的汪伯彥聽著不對,就問發生了啥事體?秦檜在稠密的黃白之物中艱難地把手伸向弟弟掐了一把,秦迪遂不敢作聲,秦檜悄悄說:糞坑不大,你挪挪,給恩師騰個地兒。然後大聲喊:沒事啊老師,我們哥倆這兒等您老呢!然後,然後汪老師就入了徒弟彀中,共沐芬芳。
《宋史》載汪伯彥曾阻止宗澤抗金,又力主趙構逃跑,雖然學識不錯,可也算不上優秀士大夫。所以汪秦師徒自是臭味相投。另一個傳說肯定是秦檜家裏人編的,要不就是馬屁精編的——說當年祁門有個預言家,稱“祁山小邑,一書院有二宰相在焉”。就是說汪伯彥的英才小學將出產兩個丞相,後來汪秦師徒果然都當了南宋總理。汪伯彥當過集英殿修撰,真才實學是有的,以秦檜的天資,青出於藍是肯定的了。到後來秦檜的議和政策和乃師汪伯彥差相仿佛,不對,是有過之無不及。
秦檜和蔡京一樣都是書法家,都是因為名聲太不堪而不大被承認的書法大家。不過也有不少書法界人士認為宋體字就是秦檜發明的,是以趙佶的瘦金書為藍本改造的變體,之所以後來沒叫“秦體”的原因就不用解釋了吧。假如真有這回事,秦檜的鬼魂看到八百多年後的報紙上的標宋一定會很自豪的:切,這專利是老子我的。
至於詩詞,秦檜留下的我隻見過一首半,這在遍地詞人的大宋也是個怪現象,即使蔡京也留了好幾首呢。合理的解釋隻能說與人品有關。鑒於此,後世的文人大師們得小心了,別看你現在著作等身,百年後誰知道能留下幾個字呢?
“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猴猻王。”這半首詩據說就是秦檜早年在老家教書時寫的。當時還沒參加高考的秦檜也跟恩師汪伯彥一樣,坐館教書,賺點束脩貼補家用,日子過得也就剛溫飽的水平。所以寫出來的詩也沒啥氣象,誌向更談不上遠大,覺得哪天能有三百畝水田種點水稻,除了交公糧還能賣點,當個小地主,夠吃夠花就行,反正是不願意當這破老師了。
這表明秦檜有過當民辦教師的曆史。民諺說:家有五鬥糧,不當孩子王——這話八成就是由秦民辦的詩變來的。如你所知,民辦教師這工作太朝不保夕,不在正式編製之內,說不定哪天政策一來就給清退了,這種沒天理的事區區一民辦教師是徒呼奈何的,隻有受著。
孩子王秦檜改變命運的方式和後世無數農家孩子一樣,參加高考。大宋的高考製度還算不錯,窮富都能參考,高級領導的子孫也得通過考試來博取功名,不像唐朝,當官的百分之八十是門閥子弟。而且考上了還不用掏學費,純特權階層。
進了太學之後,秦檜得了個綽號“秦長腳”,這是因為他樂於為豪富之家出身的同學跑腿兒,讓幹嗎幹嗎,不過背地裏使壞的本事他也沒丟,所以這“長腳”也不是什麽好詞。《水滸傳》裏宋江殺人放火受招安後,跟幾個梁山餘孽喝酒,越喝越鬱悶,施耐庵給他配了首詩,“當時羞殺秦長腳,身在南朝心在金”,貶秦檜之奸而褒宋江之忠。其實宋江以兄弟們的性命換來個芝麻綠豆官的前程,比秦檜也好不到哪去。宋公明不明,看不清形勢,最後落了個蓼兒窪;秦會之卻很會鑽營矯飾之術,比如現在就有人說秦檜和嶽飛都是民族英雄,甚至比嶽飛的英雄成色還足,其理論基礎就發軔於秦檜的名言:中國人但著衣吃飯,徐圖中興。翻譯成人話就是:現在還是大宋的初級階段,先有吃有穿,想強大不是不可以,但是得慢慢來。看上去挺有道理的,先隱忍著,先進行經濟體製改革,等國力雄厚了再圖王道。
政和五年(1115年),秦檜中進士,正式步入仕途。靖康恥未發生之前,秦檜被上峰委派給張邦昌辦事,出差議和,秦檜上表稱:“是行專為割地,與臣初議矛盾,失臣本心。”辭了三次才批準。秦檜確實比同儕看得遠,知道有些靠山是靠不住的山,話說得也漂亮,貌似堅守原則。此後的事實也證明,跟金國的兒皇帝張邦昌劃清界限是一個多麽正確的舉動。
汴京破城後,趙佶爺兒倆“被出國”,留守的大臣唯恐滅族,不敢不聽金人吩咐,準備立張邦昌為帝,此時的秦檜說出了一輩子最硬的話:“割兩河地,恭為臣子,今乃變易前議,人臣安忍畏死不論哉?”貌似死活都要說話,死活都要捍衛趙宋正統。很汪精衛吧,刺殺載灃被捕時的汪兆銘。
不過另一句話卻把秦長腳本色露出來了——“檜盡死以辨,非特忠於主也,且明兩國之利害爾。”秦檜說了,我這麽不怕死不是忠於皇帝老兒那麽簡單,我是想跟你們談談利害。他說的利害是什麽東西呢?再看這幾句:“檜不顧斧鉞之誅,言兩朝之利害,願複嗣君位以安四方,非特大宋蒙福,亦大金萬世利也”——此時的秦檜已經想到了多年以後,大宋的存在,必長過張邦昌偽楚的存在,後者沒有政權合法性啊。而隻要讓宋苟活著,你大金就有歲幣拿就有地來割,最重要的是:我秦檜也就有發跡的平台。
以上秦氏言論很有代表性,在文學上可歸屬於環狀結構,能說圓,能滾動。乍看鋒芒畢露似匕首,實則圓轉如意如太極。於宋是忠,屈事張邦昌的事他是不肯幹的,做偽官不如不做官;於金是媚,完顏氏責怪起來也不怕,我可是說了為大金萬世利啊。事後金國把秦檜擄到北國,果然也沒讓他受什麽女真十大酷刑,秦檜還發揮秦長腳的優勢為粘罕盡心辦差,且在最短的時間內攻克了女真語,溝通不成問題自然獲取了信任,最終毫發未損地回到老家。這說明,精研母語和掌握外語對於一個有誌成為極品壞人的壞人,是何其重要。
話說秦檜的回歸之旅比奧德修斯安全多了,隻是在漣水上岸時遇到了點小驚險。南宋水寨統領丁祀的士兵巡邏把他逮住了,見他和王氏兩口子穿的都是北人服飾,就要當細作宰了。秦檜趕緊解釋:你說我不是男人都行,可我的確是南人,不信你聽我這一口南京蘿卜腔!軍士不聽,還是要宰,秦檜忙又說:我是大宋的禦史中丞秦檜啊,官老大了,不信你找個秀才問問。恰好有個王秀才一旁看熱鬧,此人就忙上前施禮,說中丞大人辛苦,您老可回來了!於是軍士收了刀,派人送秦檜去了臨安。其實那秀才根本不認識秦檜,裝認識的原因和孔乙己認識“回”字的四種寫法差不多。
做個假設,如果王秀才不經過漣水岸邊,宋兵就把秦檜宰了;如果王秀才經過漣水岸邊但是不肯裝逼,宋兵還是會把秦檜宰了,中國曆史就因此而改寫。所以說,小人物改變曆史是真的,不信你去網上搜一下“丘處機如果不經過牛家村”的著名推理。
照社團的慣例和常理,從敵占區回來的人是要經過嚴密審查的。秦檜之南歸,他自己的說法是“殺金人監己者”奪舟而歸。史書上隻有聊聊數語,很不過癮。假如秦檜的話是真的,這一幕情形應該是跌宕起伏險象環生,付諸筆端就是一部傳奇。秦檜是文化人,能手刃虎狼金兵,把老婆仆人奴婢老媽子一個不少地帶回祖國,奇男子,絕對的。這種情形我僅在美劇《24小時》裏見過,秦大人簡直就是中國的鮑小強啊。
這麽傳奇的事不能不令人起疑,另一處疑點就是與秦檜一起困在金國的宋臣非他一人,還有孫傅、張叔夜等四五位,怎麽就他一人全須全尾地回來了呢?不好解釋了,但後世的史學達人有給古人翻案之癖,說秦檜不過是與金人虛以委蛇,騙金人放他南歸,好謀大業。不過這案翻得叵測,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該砸孔家店的時候孔子就成了孔老二,該歌唱和諧的時候孔子就成了和諧祖師爺,今天之需求決定曆史之麵目。無奈官方信史記得板上釘釘,“蓋檜在金廷首昌和議,故撻懶縱之使歸也”。
《鄂王傳》裏則描述了金國王子兼大將兀術與秦檜的偉大友誼,得知秦檜要回南宋,席間居然有女真貴戚娘們兒唧唧地哭了起來,女真豪傑兀術也憂傷加惋惜地歎息:汝輩安得比秦中丞家。能時不時地到金國皇族兀術家裏喝酒聊天,秦檜還能被認作忍辱負重,你當是演諜戰劇呢。
可以說幾乎不存在什麽審查關,雖然朝中多人質疑秦檜的回歸,但他中央有人,宰相範宗尹和樞密院的李回跟秦檜關係都不錯,聯名舉薦,跟趙構說此人是經天緯地之才,想要中興就得靠他了。袁騰飛老師對趙構評價不低,據他研究該皇帝絕不是昏庸之君,秦檜有關南歸的敘述漏洞百出,趙構不是看不出來。真正讓趙構接納秦檜的,是後者在金國侍奉的第二任主子,金國的皇子,權臣撻懶,《說嶽全傳》裏的名字叫完顏昌。完顏昌“有謀而怯戰”,後來主政期間想把陝西、河南還宋,目的是誘使前者稱臣。
這麽看來,完顏昌的對宋方針從他縱秦檜南歸就定了,一直沒變過。更重要的是,他的想法和趙構基本對榫。因此秦檜把完顏昌的議和書信一呈上,趙構就美了,範丞相舉薦秦檜給皇上當經筵講師,高宗嫌官小,直接給他弄去了禮部。趙構誇秦檜忠樸過人,還說得一佳士,興奮得都失眠了。“忠樸”兩字頗有喜感,假如不是趙構,這兩個字若是非要跟秦檜發生關係,得下多大功夫啊。
有關秦檜怎麽構陷嶽飛就不囉嗦了,賣菜的大爺都能給你講上幾段。剔除《說嶽全傳》演義的成分,有一個細節不好忽略掉。秦檜、萬俟卨等人“莫須有”了嶽飛之後,上報宋高宗。本來嶽飛義子嶽雲的判決是流徙,趙構審閱後給改成了腰斬。這個細節可以讓某些善良人醒醒,比如看見黑磚窯孩子,就說開磚窯的壞;看見結石寶寶,就單隻說造奶粉的壞;看見毒疫苗寶寶,就單隻說造疫苗的壞——長這種腦袋的人太適合被奴役了。
胡銓是南宋的一枚硬物,對領袖這種東西看得比今人還清楚些。他的《戊午上高宗封事》(作者注:民間都稱之為《斬檜書》)就相當不客氣地把趙構也罵了。看這句,“堂堂大國,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為之耶?”——給金人磕頭作揖的,即使小屁孩都覺得丟人,你當皇帝的怎麽能這麽不要臉呢?夠狠吧,所以該表一上,不光秦檜,連趙構都被戳中了痛處,秦檜要治胡銓的罪,趙構當然就大力支持了。“狂妄凶悖、鼓眾劫持”,這是秦檜給胡銓安的罪名,其中說到點子上的是“鼓眾”兩字,這樣一針見血的文章,舉凡有點頭腦的看了都能明白真相,政權合法性就沒了,身為獨裁者的趙構當然很怕。不過苦於祖宗趙匡胤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人的祖訓,也不敢弄死胡銓,隻得開除軟禁了事。
然而胡銓這篇文章影響力太大了,到底還是傳了出去。連金國當局都聽說了,花千金從黑市買回黃龍府拜讀,讀完就傻了,感歎:南朝還真是有人才呀!
胡銓被軟禁在新州還不老實,照樣寫詩。秦檜最怕文人亂寫,就培植了一些文字審查員,發現並上報一條就給五錢銀子,所以文人們管這些人叫“五錢黨”,相當於傳說中的“五毛”。話說有個五錢黨得到了胡銓的新詩,就密報秦檜,秦檜一看就抓狂了,兩前肢踞地,仰著脖子望月長嗥——“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豺狼當轍,這不是說我嗎?於是秦太師震怒,這回把胡銓幹脆發到了海南島。
有個叫汪藻的也被秦檜文字獄了一道,不過此人人品太差,他被羅織完全是拍馬不慎導致。這個汪藻有點缺心眼,舉國都罵張邦昌的時候,他給張寫了封《雪罪表》,差點被溺斃在南宋人民的唾液裏。他開罪秦檜,是因為秦檜的兒子秦熺高考考了個第三,汪藻趕緊寫了賀表,其中兩句是“一舉而首儒科,蓋東閣郎君之未有”。秦檜一看就火大,心想我兒子那兩把刷子我還不知道嗎?你他媽這純粹是話裏有話呀!隨後就把汪藻發到湖南去了。這說明拍馬屁是個技術活,不是說你夠賤就可以拍得好,至少要夠春晚導演的水平。
聊聊秦檜媳婦王氏。按說王氏也是大家閨秀,神宗朝宰相王珪是她親爺爺。王珪的大女兒嫁給了文人李格非,就是李清照的老爸,李大才女和王氏還是表姐妹的關係。李清照名冠古今,王氏卻連個完整的名字也沒留下,弄得跟王婆一個待遇。原因當然跟她家先生有關,一小部分人說她是遇人不淑,絕大多數人說她比秦檜還壞。兩種說法都不客觀,也沒法客觀。考證一個在曆史上隻留下姓氏的女人,不是太難,根本就是無可能。
持王氏遇人不淑觀點的,證據是,開禧二年(1206年),宋寧宗追奪秦檜王爵,籍沒家產,沒提到把王氏怎麽樣,按說王氏也是有國夫人封號的,如褫奪,史應有載。這很好解釋,史應有載的多了,比王氏更有資格入史的帝王姬妾假如都寫上幾筆,記得過來嗎?另外別忘了男尊女卑,曆代史官也是秉承這四個字的。說句廢話,我覺得王氏可能沒那麽壞,但也好不到哪去。清筆記《椒生隨筆》裏有個很有惡搞精神的段子,很值得玩味,說是河南湯陰嶽武穆廟裏也跪著四尊鐵像,有一天人們發現秦檜兩口子身上各貼了一個紙條。秦檜身上貼的一句話是,“咳!我縱喪心,有賢妻必不若此。”王氏身上是:“啐!妾雖長舌,無鄙夫何至於斯。”弄得跟兩口子吵架似的,很搞。活脫脫一副工對,再加個橫批就渾然天成了,我力有不逮隻能瞎來,比如“彼此彼此、老鴰與豬、你儂我儂”什麽的,將就使吧。
佛教傳說裏說王氏前世是女土蝠,二十八星宿之一。某日如來講經,女土蝠憋不住放了個屁,大鵬金翅鳥不幸聞之,對這種汙染課堂空氣的行為極為憤慨,有辱斯文又增加了碳排放,就給生生啄死了。後來女土蝠轉世為王氏,金翅鳥投胎成了嶽飛。秦檜的前世是一條虯龍,因為老玩水引發水災殃民,也被大鵬金翅鳥收拾了,所以這三人上輩子就有仇。順便提一下,秦檜的跟班萬俟卨是團魚精轉世,團魚就是鱉,所以萬俟卨就是中華鱉精,據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為馬家軍奪金牌做出過貢獻。
《說嶽全傳》裏的因果更好玩,關於宋金之爭完全歸咎於宋徽宗趙佶的筆誤。某年元旦趙佶祭玉皇,結果這位大書法家把祭表上的玉皇大帝寫成了“王皇犬帝”。玉皇看了氣得要掛,破口大罵:“王皇可恕,犬帝難饒”,派了條紅胡子龍轉世成了金兀術,專門去禍害大宋以示懲戒。佛祖聽說了這事急得要做獅子吼,趕忙派大鵬金翅鳥投胎河南湯陰嶽家莊,以嶽飛拮抗金兀術。這個傳說可以拿來給搞文字工作的人比如編輯、記者、校對、排版員提個醒:把領導人名字弄錯的後果,相當嚴重。
明憲宗朝,江寧抓了一個盜墓賊,盜的就是秦檜墓。據說“貨貝巨萬計”,墓裏的珍寶富可敵國。這事應該靠譜,《續金陵瑣記》裏有相關記載。因為挖的是秦檜墓,盜墓賊還被從輕發落,原因無他:“惡檜也。”
秦檜的身後名不用多說了,西湖邊上的四尊鐵像已經說明了一切。前幾年去嶽王廟,已經不允許衝鐵像吐痰了,那四坨跪著的生鐵已具文物價值。也有硬要吐的,罰款50RMB,據說有主動交罰款的,據導遊講某次一土大款拿出錢硬塞到她手裏,豪氣幹雲地說,“大妹子錢你先拿著,讓我吐五百塊錢的”,證明商人不惜錢,以及他的唾液和他本人都相當正義。
清朝筆記小說有一段關於這四尊鐵像的故事,乾隆年間,遊人到此都不閑著,吐痰那算是輕的,厲害的直接拿板磚砸拿鋤頭刨,還有拿鐵像當馬桶的,秦檜王氏四人的慘狀可想而知。於是在物理和化學的雙重作用之下,秦檜四人沒多久就生鏽了就缺胳膊斷腿了。錢塘縣令報告當時的中丞熊學鵬,請他給撥款鑄幾個新的,繼續供人泄憤。熊中丞比較理性,認為嶽武穆哀榮盡享,已然是浩氣長存了,不需要再靠那四個鐵家夥來烘托其偉大,至於鐵家夥,僅僅是讓人抒憤之用,幹脆任它們鏽蝕就完了,等成了鐵球再重鑄不遲,又不是什麽要緊的政務。結果晚上就做了個夢,夢裏秦檜兩口子對他千恩萬謝的,說幸虧大人您否決了,否則要是又鑄了新的,我們還不知道要受忍辱含垢多少個世紀呢!熊中丞猛然驚醒,出了身冷汗,心想我成了你們二位的恩人那我成什麽人了,他奶奶的,立馬就鑄!於是馬上傳錢塘令撥款重鑄,越快越好,雕塑材質選的是精鐵,千年萬年都鏽蝕不了的那種。
蒲留仙的《聊齋誌異》裏有個馮中堂,他家殺豬,屠夫給豬褪毛後發現豬皮上有五個字:秦檜七世身。《姑妄言》則白紙黑字寫著秦檜在明末轉世成了馬士英,該是那頭豬的曾祖。這麽看來秦檜的轉世工程一直沒停,至於現在轉成了什麽東西就不知道了。
如上傳說,也如那位熊中丞所言,出於民間抒憤的需要,再有就是對後世為官者的警醒。可是效果並不怎麽樣,此後文人還是不缺無行的,官吏還是頻出貪墨的,可見衝鐵像吐痰撒尿和讓秦檜轉世為豬並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