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人的熱帶荒島

第38章 野莧菜

菜團子個頭雖小但卻異常紮實, 這頓午飯吃到最後,每個人都吃得撐肚。

直接坐下來幹活感覺會壓到胃,有點難受, 也不知道是誰提議, 幹脆去杉樹林子裏割些菌子和野菜, 挖挖陷阱,順便消消食。

葉知遇牽著蘇瑤走在前麵,走到木槿花旁摘了些花枝, 再往前走一段距離, 抵達杉樹林。這兩天雨水少, 樹林裏的菌子長得跟豆芽菜似的, 細細小小的一朵, 還不夠塞牙縫。

看得葉知遇直搖頭,拉著蘇瑤往前走,“走, 我們去摘點莧菜,莧菜長得快,這會應該又能摘一大筐了。“

別的野菜大多屬於春天, 但野莧菜卻獨獨屬於盛夏,它們在燥熱和夏雨中旺盛生長,等長到茁壯時就是可以采摘的好時節, 摘的時候隻需要掐走最上麵的嫩尖和葉片, 再過段時間, 又會長出新嫩尖,是源源不斷的好食物。

後麵的陸景陽覺得摘野菜無趣, 便抱起鋤頭, 拖著鍾瑾去挖陷阱, 他衝前麵揚聲喊,“我們在林子旁邊挖陷阱,有事叫我們啊。”

“好。”

葉知遇頭也不回地揮手再見。

等她們走到之前采摘的地方時,高大肥碩的野莧菜果然如預料那般長得分外茁壯,鬱鬱蔥蔥一大片。有純青色的青莧,個頂個的高,鋸齒邊的大尖葉子簇擁著一束密密的青花穗。也有葉子中央是紫紅色,邊緣是綠色的紅莧菜,相對矮小,隱在邊緣暗處。

而之前摘過的蕨菜還在等待新雨水的滋潤,尚未生長出模樣。

“呀,真的又長出來了耶。”

蘇瑤小跑到跟前。

十分熟練地把背簍往身前一掛,空出來的雙手對準野莧菜頂尖的肥大葉片揪下大把,丟到竹簍,再揪。

采摘野莧菜很方便,不需要像摘別的野菜那樣,要一顆顆地挑選嫩尖,直接揪下頂端葉片就行,收獲得非常快樂。

葉知遇也加入。

兩人摘得不亦樂乎,林子外麵的男生們也陸續開展起陷阱任務,這次除了做常規小陷阱,他們還打算挖幾個深地窖陷阱。

之前在芭蕉林附近挖的小坑陷阱,至今還未開過獎。

早上去挖黏土的時候,陸景陽看得小坑上的誘餌沒了,覆蓋的幹草也沒了,他開心壞了,跑過去一看,坑裏隻有踩爛的泥和一堆亂七八糟的梅花腳印。

這下可氣壞陸景陽了。

好不容易開回大獎,卻因為坑挖得太淺,讓獵物就這樣輕而易舉逃走了!

也同樣讓他看到了捕捉大型動物的希望,他當即表態,一定要再挖幾個深窖坑陷阱,再開大獎。

但現在的問題是挖在哪呢?

這片林子裏到處都是樹啊、草啊,看起來都差不多,陸景陽找了大半天一圈,也沒發現特別的動物痕跡,最後隻能扭頭求助大佬,“鍾哥,我們在哪挖陷阱啊?”

鍾瑾站在叢林中心,環視一圈,目光定在一簇葉片寬大的長草前方,他抬步過去,“這。”

“哪裏?”

陸景陽順著他的身影望過去,隻看到一排高大的綠草,長得像地裏最普通的禾草,他不解,“為什麽要在這挖?動物會來這嗎?”

“嗯。牧草。”

牧草兩個字聽起來就很靠譜,陸景陽不疑有他,連忙跑到跟前,揮舞起木頭鋤頭用力地挖了起來,這片土地很鬆軟,挖起來很快,不一會兒,就挖出了一道半米深的坑,他跳進去,繼續往外堆土。

等葉知遇和蘇瑤摘完菜出來的時候,他們剛剛布置完第一個窖坑陷阱,在坑上橫豎擺滿細樹枝,再擺上一層幹稻草,最後碼上一層帶著泥的新鮮牧草作為誘餌。

“你們弄完了嗎?”葉知遇揚聲問。

“好了。“

鍾瑾答複道,拍了拍手上的泥灰,抬腳向草叢外走去。

“好了?!”這兩個字憑空丟下,搞得陸景陽頓時懵逼,這才幹完一個就好了?等他反應過來跑上去問,“怎麽就好了啊?不是說好挖幾個的嗎?”

“嗯,一天一個。”

陸景陽:“......”

鍾瑾走出草叢,往前麵一掃,瞧見她們的背簍裏裝滿野莧菜,低聲問,”摘好了?“

“嗯呐。“葉知遇點頭,看到他身後嘴撅得能掛油瓶的陸景陽,問:“你咋了?“

陸景陽剛想開口,餘光瞥到那張冷臉轉過來看他,一束冷光伴隨過來,他訕訕閉嘴,撓撓頭說,“沒什麽,回去吧。”

“行,回去做陶器吧。“葉知遇說。

“好耶!”蘇瑤激動地跳起來,嘴上不停地念叨著,“做陶器!做陶器!我要做陶器~~”

回到居住地,葉知遇開始思考製做陶器的工具——慢輪。

現代常以機器化的快輪為主,也就是電動拉坯機,泥坯放上去,一下子就能拉出個陶出來。

慢輪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更為古老的辦法,製作速度相對較慢,有些愛懷舊的陶器店會使用這種方式。

正好葉知遇跟以前就跟同事去過這樣的店,玩過一兩次,當時也就是體驗,最後隻做了一套醜醜的碗盤帶回家。

葉知遇想了想說,“嗯,我記得那家店的慢輪是一塊木質的底座,中間以木棒貫穿,底部套上圓形輪 | 盤。”

“木樁可以嗎?“陸景陽問。

葉知遇點頭,“可以。”

鍾瑾和陸景陽找了個兩指頭厚的木塊,以炭筆畫出圓,削出圓形底座。再用燃燒的長木棍在底座中心位置,燙出個小坑,一半即可,長木棍剛好可以插進去的深度,最後再砍一個矮木墩,同樣用火燒出洞,套進去就行。

這套慢輪工具不複雜,他們一口氣做了兩個。

葉知遇和蘇瑤這邊的土也處理的差不多了,把黏土碾碎,篩去雜質,再拌上細沙,加水攪拌成半幹不幹的樣子,能捏成團就行。

看他們做出工具,葉知遇忙上去用手轉了轉,一推輪 | 盤,慢輪便慢悠悠地轉動起來,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

她笑著稱讚,“不錯,那個老板家的就長這個樣子,我們開始做吧?”

“好!”

蘇瑤迫不及待地搬來一坨泥團,放到輪 | 盤上,看著葉知遇問,“接下來呢接下來呢?”

“一般先要用手指在裏麵挖空個小洞,接著我幫你轉這個輪 | 盤,你借助這個轉動的力道,慢慢地往外邊闊,用手指一點點捏,泥坯會隨著你的動作和手指力量形成不同的形狀。你先試試吧。”葉知遇按回憶複述教程。

別看她說得那麽專業,其實葉知遇也就記得些理論,實踐經驗早就拋在腦後了。

在眾人的注視下,蘇瑤小心翼翼地在泥團裏挖出個洞,隨著葉知遇的轉動,那個泥團在蘇瑤慌張的手指下變換形狀,最後啪嘰——

泥碎了成渣,甩了出去。

葉知遇笑著安慰,“沒事沒事,做陶本來就需要很大的耐心,慢慢來,我第一次也是老失敗,做了好多次才終於做出來一個醜碗。”

蘇瑤嘟起嘴,“好吧,那你來試試,我幫你轉。”

兩個人交換位置,葉知遇捏起泥團,隨著轉動撚,最後不出所料的失敗了,泥團變成爛稀泥。

陸景陽看完全程直接放棄,蹲到泥巴旁邊,喃喃說道,“你們這都是精致玩法,看我的,保證做得又快又好。”

他捏出一個泥團,放到地上,跟捏橡皮泥似的,捏成個小碗狀。捏完抬起下巴,得意道,“看,是不是比你們那個簡單多了。”

其餘三人看著他手心裏醜醜的小碗,有裂縫不說,外邊全是些手指印,難看死了。他們可都是對審美有要求的人,用這麽醜的碗幹飯都不香。

蘇瑤直接無視他,低頭繼續研究捏泥。

葉知遇想起做大缸確實用手捏更方便,咽下吐槽,當即對他決定委以重任,“小陽!你做得真好,我覺得你很有天賦!要不,你再捏幾個大缸吧?“

“可以啊,沒問題,包我身上。”

陸景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地承諾道。

在葉知遇和蘇瑤失敗第三四五六七八次的時,旁邊的鍾瑾突然起身坐到空輪前,被反複挫敗折磨得懨懨的葉知遇,問他,“會了?”

“試試。”鍾瑾淡聲說。

他伸出那雙修長有力的手,一隻手將另一隻手腕處的黑色紐扣解開,緩緩地卷到手肘處,青筋凸起,襯得精瘦的手臂上**的肌膚越發冷白。

他挽起另一隻袖子。

那隻手腕背部有一顆不明顯的黑痣,小小的。

隨後,手指握起一坨黑泥團,放在慢輪上,掐出個中空後,手轉動輪 | 盤,借著力道,微微蜷起的手指在泥邊輕捏慢撚,動作不慌不忙,他不像在捏泥,像在優雅地彈鋼琴。

泥團在那雙漂亮的手中逐漸成型,成一個淺杯狀,他接著往上拉,拉到一個新高度後,靈活的手指陡然一停。

轉盤停止。

一個完整、勻稱且無暇的陶杯完成。

“哇!鍾哥,你是第一次做嗎?”蘇瑤驚歎。

鍾瑾頷首。

接著,他用竹片將陶杯從底部刮下來放到一邊。

又繼續挖了一坨泥團,這次開始嚐試拉得更高,隨著轉盤力道,雙手捏著邊緣的泥坯往上拉,拉到超過杯子的高度。

再慢慢轉動,手緩緩向內用力,按壓出弧度,一個陶罐完成。

“你好厲害啊。”蘇瑤這下真的服了。

豈止是厲害,簡直就是天才,明明都是初學者,他一上手就弄得像模像樣,而她呢,看了一眼自己還是坨泥渣渣的作品,蘇瑤心裏欲哭無淚。

葉知遇也驚歎地看他,鍾瑾坐在背光處,他的清雋的臉隱在昏暗的光影裏,沒什麽表情,但神情認真專注,修長的手指在泥水之間變換揉捏,明明身處暗影,卻在這一刻,渾身好似發出了光。

感受到注視,他也隻是眉眼溫和地回望過來,

葉知遇緊捏轉盤,心下一顫,眨著眼偏頭,而後還是沒忍住抬眸看去。

在光影變換中,一股名為認真的魅力散發開來。

“知遇姐姐,你別看他做得啦,快快快,咱們也得抓緊啊!”被激勵到的蘇瑤連忙催促。

好在葉知遇和蘇瑤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兩人慢慢琢磨出門道,逐漸拉出了些盤子、碗、罐、瓶等各色陶器,有些樣子怪模怪樣的,但都很完整,對她倆來說已經算很成功的作品了。

最後一個細口陶瓶平安落地,葉知遇和蘇瑤抱住彼此,大聲慶祝,“啊啊,這個好好看,這個最成功了!”

為了讓作品更美觀,蘇瑤還在上麵貼葉片畫小花,每一樣都傾注了她的全部心血。

“來!朋友們,看看我的大作吧。”

陸景陽的大嗓門拉回他們的注意力,三人齊齊往後看去,隻見黏土堆後麵,站著個渾身是泥的叉腰壯漢,臉上的黃泥印都快糊滿整張臉,而他旁邊,放著個巨型大缸。

“我天!”葉知遇驚呼,“這也太大了吧?你可真能啊。”

陸景陽做得巨型大缸能直接躺下去一個人,就跟澡缸子似的,她隻是鼓勵他發揮實力,沒讓他超常發揮。

而且這個長度這麽長,也不知道能不能塞進烤窯,要是塞不進去,那不就白幹了嗎!

顯然,陸景陽也早就考慮到這個問題,他揚起頭,頗為得意地開口,“放心吧,我量過了,能放。”

行吧。

忙碌一下午的作品排隊晾在青岡大樹下,由小至大,小碗、小盤、小罐....巨缸,即使身上被染上髒泥,腰酸背痛,但每個人都感到無比的滿足。

不過這些製做完成的陶胚,在進入烤窯之前,還要經過晾曬的步驟,擺在陰涼處慢慢陰幹,不能暴曬,不然會將陶器曬裂。

黃昏來了,樹林裏的光影變得迷離,晚霞在樹杈處做了窩,靜靜地躺在那。小鴨子們準時準點地開始唱歌嘎嘎叫,快帶我們出去玩呀~

直到嘎嘎的聲音響起,葉知遇才驚覺一天竟又快倒頭,肚子也適時地咕嚕咕嚕叫。

她把泡在冷水裏的菜團子拿出來,放到蒸鍋上加熱。

新鮮采摘的野莧菜很好洗,直接往水裏洗洗涮涮一番,灰塵便沒了,莧菜最好的吃法是跟蒜瓣一起炒,肥嫩的莧菜葉子和綿軟的根莖,配上雪白的蒜瓣,清炒出緋紅或青暈的菜汁,清清爽爽,十分好吃。

比起青莧,葉知遇更偏愛紅色莧,緋紅的菜汁總能給平淡的大米飯添加一些美麗的色彩,光是看著那一抹淺粉色,都會覺得今天吃得這碗飯是漂亮飯,吃完都美滋滋的。

除了清炒,莧菜還有一種美味的吃法,但要等待秋天。

她看了眼角落裏的陶罐們,心裏想著,若是到秋天還沒離開這裏,那就去采收莧菜,來實現這道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