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三節 拉伯雷的教育思想

在世界和平理事會1953年度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法國人文主義者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1495—1553年)便是其中之一。[20]拉伯雷一生當過修士,行過醫,研究過許多學問,是一個多才多藝、學識淵博的人文主義者。他對封建統治階級腐朽統治和教會腐敗的無情諷刺和貶斥、對人性解放和人文主義理想的謳歌以及大量的教育思想都充分體現在其代表作《巨人傳》之中。

一、生平

關於拉伯雷的出生日期曾有過爭議,有1483年和1495年等幾種說法。現根據權威的說法,大都認為是1494年2月4日。其出生地是法國中部都蘭省坎農縣一個叫作拉都涯尼的農莊,他的童年就是在這個充滿鄉土氣息的農莊中度過的。拉伯雷的父親是位律師,在拉伯雷十幾歲時,他被送到附近的教會學校,剛開始是瑟利修道院,後來轉入昂熱附近的包美德修道院。1511年,拉伯雷進入聖方濟會的修道院當修士,後升任神甫。修道院的生活簡單枯燥,除讀經、禮拜和吃飯外,別無他事。一向活潑開朗、酷愛古希臘和羅馬著作的拉伯雷便開始閱讀拉丁文的著作和學習希臘文。然而,在當時,學習希臘文和研讀古代作品是被視作異端的行為,拉伯雷也因此遭到了歧視,並與修道院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所幸的是,他的昔日好友戴蒂薩當時已升任主教,在戴蒂薩的幫助下,拉伯雷才幸免於難,並轉入了本篤會的德馬伊修道院。

本篤會是一個比較重視學術的教派,德馬伊修道院的主持正是拉伯雷的好友戴蒂薩主教。戴蒂薩是一位人文主義者,對古典文學學識淵博的拉伯雷關愛有加,拉伯雷正是在此度過了3年的自由時光,他的人文主義思想開始不斷成長,他還學習了哲學、數學、法律、音樂、圖畫、天文、地理、考古等多門學科,並結識了詩人布謝(Jean Bouchet)、宗教家阿狄龍(Ardillon)等優秀學者。同時,他廣泛接觸社會,了解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情況。所有這些都為他後來的創作活動準備了充分的條件。

1527年,拉伯雷離開了修道院,進行了一次周遊半個法國的旅行,對於法國的社會狀況尤其是文化狀況有了廣泛而深入的了解。在去巴黎的路上,他還尋訪了眾多的人文學者。這一路的學術性旅行,他獲益匪淺,名作《巨人傳》的構思便由此埋下了種子。

由於對醫學的興趣,1530年9月,拉伯雷開始進入蒙伯利大學醫學院學習,這時他已30多歲了。或許是醫學和人文主義同樣都是以“人本”思想為基礎的緣故,拉伯雷同樣對其熱愛非凡,再加上他入學前就有了豐富的醫學知識,因此他僅用了兩個月便獲得了學士學位的畢業證書。1532年拉伯雷開始在裏昂行醫,在羅納河聖母堂醫院當醫生。裏昂在那時是直通瑞士、意大利及德國的要道,政治上是重要城市,商業上很發達,甚至超過巴黎。那裏人民生活富裕,故文化也十分發達,出版商和作家多集中於此。醫生這個職業使拉伯雷能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他一麵行醫,一麵盡量吸吮先進的思想。他對病人懷著深厚的感情,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他不僅僅從醫療上下功夫,而且還用講故事的方法使病人開心,這也是他寫小說的重要起因。他的那些故事和笑話來自他的廣闊想象力和無窮盡的詼諧,是對巫術、迷信和偏見的諷刺和鞭笞。

隨著拉伯雷對社會和各階層人民了解的加深,他終於不再滿足於做一名醫治人體疾病的醫生了,而想同時做一名醫治“社會疾病”的醫生。當時的新文化思想開始從意大利越過阿爾卑斯山傳播到裏昂,在新文化的氛圍中,他不斷地汲取一切新知識,並結識了裏昂一些有影響的人文主義學者。在裏昂,拉伯雷用希臘文陸續發表了一些醫學論文,但逐漸地,對社會的深刻了解和對現實社會的憤懣開始和他奇妙的才思、無盡的詼諧結合起來,1532年8月,他便用那西埃(Alcofribas Nasier)的筆名創作了一部奇特小說——《龐大固埃傳奇》(《巨人傳》的第二部)。該書的出版既讓廣大讀者讚不絕口,也引起了教會的強烈不滿,但拉伯雷的創作卻從此一發不可收。1534年,他又用那西埃的化名出版了第二部小說《龐大固埃的父親——高康大傳奇》,該書即《巨人傳》的第一部分。這兩部小說深得廣大讀者喜愛,在兩個月內的銷售數超過了《聖經》9 年的銷售量,震撼了整個法國社會,這其中唯一不滿的聲音便來自腐朽的教會和上層統治者。不久,巴黎法院宣布這兩部小說為禁書。

1535年,拉伯雷隨紅衣主教杜伯萊出使羅馬。拉伯雷在此晉見了教皇,並遍訪名人,憑吊古跡,足跡遍布羅馬各地,同時他還得到了教皇的允許,以在俗教士的身份繼續行醫。羅馬的千姿百態給拉伯雷豐富想象力又添上了翅膀,他在這兒住了一年後,於1536年回國。

1537年拉伯雷再次進入蒙伯利大學醫學院學習,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他是法國最早研究人體解剖學的醫生之一,他還在裏昂解剖了一具被絞死的犯人屍體。

1545年,《巨人傳》的第三部《善良的龐大固埃英勇言行錄》出版。在這部小說中,他第一次署上真實姓名。小說的字裏行間洋溢著濃烈的批判精神,為此,神學家紛紛請求國王撤銷所頒發的特許狀,嚴厲處分拉伯雷,但當時的弗朗西斯一世並沒有這樣做。弗朗西斯一世死後,法國政府以鎮壓異端為借口,又開始迫害進步人士,一些進步人士被罰充軍甚至被分屍。麵對這種困境,拉伯雷隻得再次以醫生的身份隨杜伯萊主教遠走羅馬,等候機會重返法國。終於,1550年,法王亨利二世(HenryⅡ)得子,紅衣主教讓拉伯雷編撰祝文,在這篇祝文的幫助下,他平安地回到國內,並於同年1月8日由巴黎主教指派在墨東做本堂神甫。

1551年,《巨人傳》的第四部發表,同年4月9日,拉伯雷於巴黎病逝。《巨人傳》的第五部也在1564年出版。

二、名作《巨人傳》

同所有文藝複興時代的巨匠一樣,拉伯雷是一位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學者,在文學上建樹頗豐,而使他名垂青史的便是其長篇小說《巨人傳》。《巨人傳》曆時20年才完成,共分五部分。第一部主要描寫高康大這一 “巨人”的成長以及受教育和英勇作戰的故事;第二部塑造的是高康大的兒子——龐大固埃(同樣也是一位巨人)以及他的好友巴奴日的形象。第三部至第五部描寫的也均為龐大固埃及他的好友的一些瑣事。例如,第三部從“巴奴日是否應該結婚”這一話題出發來表達當時各階層人士的婚姻觀。第四部、第五部描寫的是龐大固埃遊曆各地的情形。

拉伯雷有關教育的思想和主張主要體現在《巨人傳》的第一部、第二部中。《巨人傳》第一部、第二部的故事梗概如下。

巨人高朗古傑是法蘭西的某一王國的國王。他的兒子也生來身軀就碩大、肥頭大耳,人一生下來就高喊著:“喝呀!喝呀!喝呀!”高朗古傑便將其取名為“高康大”,意思即“好大的喉嚨”。高康大3歲至5歲時,完全按照父親的指示接受教育,和當地的小孩一樣盡情地玩樂和吃喝。到了5歲,國王為了使高康大受到正式的教育,便請來一位經院學派的博士土巴·赫魯董大師。這位大師用5年3個月教高康大認字母,用13年教他讀《拉丁語法》《倫理學課本》《宗教考證》和寓言,又用了18年11個月教他讀《詞義大全》以及那些煩瑣的注解,最後又用16年2個月讀《曆書》。正在這時,這位大師因生大瘡而亡故。接著又請來一位害癆病的大師,他教高康大讀《希臘詞解》《文選》《修辭八法》和拉丁文的《問答集》《教理注解》《飲食禮儀》等。高康大先後在這兩位經院學派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方法呆板機械,變成了一個老實得不能再老實,“以後再也焙製不出來的老實人”,特別是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相比更顯得呆頭呆腦、糊裏糊塗。高朗古傑由此也認識到經院派的教育隻能毀壞人的天資,浪費青年的大好時光,與其跟這樣的教師讀書,還不如什麽都不學為好。為了高康大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請來了一位人文主義的教師色諾克拉特。這位教師熟諳教學藝術和教學方法,他讓高康大逐漸拋去舊有的學習習慣,激發他的學習熱情,接受新鮮的教育內容。高康大在這樣的教育下,一天比一天進步,終於成為一個頭腦發達、身體健壯、英勇善戰、德性高尚的人。

高康大的兒子龐大固埃也是一位巨人。在高康大的教導下,龐大固埃成了一位博學的人,他在巴黎讀到了很多有用的書籍,善於辯論,並結識了一位機敏靈活的好友巴奴日。小說的後幾部通過他們兩人的言行來表達拉伯雷對各類問題的看法。

由於《巨人傳》采取了詼諧的筆調和生動活潑的寫作體例,引起了各階層讀者的喜愛;同時也由於它所蘊含的反叛意識和對“人性解放”的強烈追求,它也引起了法國社會朝野的震驚,它猶如地震海嘯,搖撼了法國沉睡的大地。它深刻揭露了當時社會中的一切黑暗、腐朽、落後、愚昧的東西;同時它又熱情地歌頌光明、智慧和人的力量。它凝聚了這個偉大時代的批判精神,對社會上的一切黑暗腐朽的東西給予無情的鞭撻,又對人民的苦難表現了無限的同情。拉伯雷熱愛和平和正義,有力地諷刺了戰爭的挑撥者,指出其必然失敗的可恥下場。他深刻地批判了當時的法律製度,把法官稱作“穿皮袍的貓”,並深刻地指出了他們“巧取豪奪,弱肉強食,無惡不作”的本質。拉伯雷認為他們的權力是和金錢在一起的。有了金錢支撐的權力可以不分善惡、顛倒是非。然而,對於下層人來說,“訴訟”隻能意味著更加貧窮,“打官司的人終必變成窮人,因為等不到重申權利,他們的生命就已經結束了”[21]。這種深刻的揭露入木三分。

拉伯雷作為一個修道士,對於教會、神學家、各級神職人員的腐朽生活和思想了如指掌,《巨人傳》的另一個主要批判矛頭就是對著天主教會的。他筆下教會中的人物,不是在侵略者行凶作惡時噤若寒蟬、隻會念經祈禱的膽小鬼,便是為非作歹、欺壓人民的“可怕的猛禽”,拉伯雷把包括教皇在內的整個天主教會著實地嘲弄了一番。

《巨人傳》充分地體現了拉伯雷淵博的學識、大無畏的衝決一切腐朽勢力的勇氣,以及奇絕無比的想象力。《巨人傳》用人民大眾的語言,特別是城市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常用的俗語、習語、俚語等寫成,一掃教會文學和貴族騎士文學矯揉造作的文風,猶如大江奔流,具有一股不可阻抗的氣勢。《巨人傳》將法蘭西民族的幽默感同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調查緊密結合起來,各種奇談趣聞,嬉笑謾罵讓人讀後忍俊不禁,捧腹大笑;但在大笑的後麵又隱含著對惡的極端憎恨和對善的無限崇敬。《巨人傳》 同樣也深受烏托邦思想的影響,他盡情地歌頌偉大的人物形象,追求人性的解放,向人們展示了對未來美好生活和美好人生的向往。個性解放也無疑成為拉伯雷所塑造的烏托邦社會的法則和基礎,成為激勵人們奮發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動力。

三、教育目的

拉伯雷賦予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巨人”,培養適合時代需要的、個性自由解放的新人。

為了體現時代巨人的形象,拉伯雷首先在體魄上塑造他們的偉大和不凡。《巨人傳》中所描寫的高康大就是在母親的肚子裏待了11個月後從耳朵裏生出來的,因為人們相信:“如果肚裏的孩子確是一個精品,一個將以豐功偉績揚名於世的人物,那麽懷孕期是要這樣長的,甚至還可以更長一些。”[22]高康大一出世聲音就很洪亮,每天要有一萬七千多頭奶牛供其喝奶。同樣,高康大的兒子龐大固埃也是“驚人地肥大”,“像一隻熊似的全身帶毛”,這也暗合了民歌中“他生時帶毛,將做大事,成人之後,一定長壽”的說法。[23]龐大固埃出生後,身材和氣力都長得快,甚至可以將活牛和熊撕碎吃掉。

拉伯雷對教育所要培養的“巨人”這一理想目標進行了熱情的謳歌和完善的塑造。其中,擁有廣博的知識便是巨人的品質和教育的目標之一。無論高康大一出生便高喊“喝呀!喝呀”,還是“龐大固埃”這一名稱的希臘文意“全世界都在幹渴”,以及小說結尾龐大固埃、巴奴日找到的神瓶上的諭示“喝”等都表明了當時的人渴望獲取知識的迫切心情。這些寫法無疑是有象征意義的。因為在中世紀幾百年的教會的統治下,一切知識都被禁錮了,神的“意旨”代替了一切。古希臘和羅馬文化的“複興”猶如掘開了知識和科學的大堤,而教育的一個重要作用和目的就是要傳遞廣博的知識。在《巨人傳》中,高朗古傑摒棄了空疏無用的知識,代之讓兒子高康大學習算術、天文、音樂這些有用的知識;而高康大也將他的兒子龐大固埃送到巴黎,使他接觸到了聖·維克多藏書樓上各種各樣的有用書籍,兩位“巨人”也都因此成為他們那個時代“最博學的人”。拉伯雷所推崇的知識不是呆讀死記的、於實際生活無絲毫用處的知識,而是新鮮活潑、符合時代要求的知識。其中,學會各種語言,如希臘語、拉丁語、希伯來語、迦勒底語、阿拉伯語等,是十分重要的,他認為一個人如果不會這幾種語言而說自己是博學的,便是不知羞恥的。此外,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等知識也是巨人應該掌握的。拉伯雷所塑造的巨人,還應該掌握自然科學方麵的各類知識,了解鑄造槍炮、織布、印刷等各種生產技藝,懂得觀看天象、參與政治,將知識應用於實際生產和生活,甚至還應英勇善戰,認為“如果在緊急關頭,學業和學到的東西不能配合武力發揮作用,那麽學業和學問也是無用的,低效能的”[24]。可見拉伯雷的教育目的就是培養適應當時社會生產、鬥爭需要的新貴族。這與卡斯底格朗的《宮廷人物》以及艾利奧特的《統治者》中的思想異曲同工。

拉伯雷所塑造的巨人不僅是知識的化身,也是美德的化身,巨人應具有仁愛、勤勞、勇敢和正義等美德。

仁愛就是愛他人。高康大給其子龐大固埃的一封信中說:“要對人殷勤,要愛人如己。尊敬你的師長。”[25]《巨人傳》中的幾位巨人在實際的生活中也都表現出了仁愛的一麵。《巨人傳》中還描寫了一位有道德的修士修翱,他有著仁愛的心腸,是修士的楷模。他能做到“保護被壓迫的人,安慰受苦痛的人,援助有急需的人”[26]。除仁愛之外,巨人們同樣也勤勞勇敢,修士修翱就是一個 “愛工作肯勞動”的人,會多種手藝,會做弓弦、磨槍類、編網袋等,巨人高康大在接受人文主義的教育中,參觀各種技藝的生產過程,就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受到外族侵略的時候巨人們會勇敢地投入戰鬥。他們視敵人如草芥,為保衛自己的國土和人民而英勇善戰。因此,騎術、箭術、槍術以及使用炮等也是他們必須練習的項目,這也反映了拉伯雷將軍事與體育結合起來的思想。

四、人文主義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

拉伯雷是位不折不扣的人文主義者,他對經院主義教育深惡痛絕,對人文主義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推崇備至。

為了表示對傳統的、害人的經院主義教育的反感,拉伯雷在《巨人傳》中對其進行了有力的諷刺。高康大幼時的教育,就深受兩位經院派學者所害。

經院派的教育不僅內容空洞無物,而且方法呆板生硬。高康大對各種書隻會死記硬背。他每天上午八九點起床,然後大便,吃早飯,上教堂做彌撒。從教堂出來繼續念經,然後讀半小時書,便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吃飯時也要念八句經文。早飯午飯都吃大量的肉,喝大量的酒。午飯後玩紙牌、擲骰子,玩夠了便睡上三小時,醒來又喝酒,然後讀一點書,同時又要趕著念“天主經”,一邊念經文,一邊又去看人用網捉兔子。回來後直奔廚房看看火上烤的是什麽肉。晚飯照樣吃肉喝酒,晚飯後又玩牌,或找女孩們玩,吃罷夜宵就睡覺。可以想象,這樣的教育怎麽能培養出人才。正像文中所說的那樣,高康大“雖然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書本上,可是沒有得到什麽好處,相反的,卻變得瘋瘋傻傻、呆頭呆腦、昏昏沉沉、糊裏糊塗”[27]。文中借一位大人的口指出:“與其跟這樣的教師讀這樣的書,還不如什麽也不學的好,因為他們的知識就是愚蠢,他們的學問就是笨拙,隻能毀壞卓越高貴的天資,浪費青年的大好時光。”[28]

拉伯雷熱心倡導弘揚人的精神的價值、體現個性自由解放思想的人文主義教育內容和方法。高康大後來就是在一位人文主義教師色諾克拉特的指導下接受教育的。這位人文主義學者熟諳教學藝術,深知如何才能改造一個人的不良習性,認為改變習慣如果是采取驟然的方法,反倒會引起反抗。所以他一開始寧可采取放任的態度,使高康大逐漸習慣於新的生活方式。為了使新思想新習慣易於生根,他還讓高康大吃一種治療神經係統疾病的黑藜蘆草,把高康大腦筋中的“全部疾病和惡習”統統瀉掉,從而使高康大全部忘掉過去所學的那些無用而有害的東西,為新教育掃清道路。

人文主義的教育內容充滿生機,在色諾克拉特的指導下,高康大每天清晨四時起床,然後是觀察天象,複習頭一天的功課,學習三小時的新課,然後師徒一起玩各種球類,鍛煉身體。等到身上出汗或是疲勞了,便回來吃午飯。在飯桌上“談論飯桌上的菜肴的品種、類別、性能和功用,像麵包、酒、水鹽、肉、魚、水果、蔬菜、蘿卜等,以及它們的烹調方法”[29]。這樣,就很容易學會某些飲食、衛生、菜類以及藥物方麵的知識。午飯後,再複習一下上午學過的東西,並拿出紙牌,學習從數學裏變化出來的各式各樣的小技巧及新的計算方法。[30]他們還利用圖畫、圖形學習幾何,還學天文、音樂、唱歌、彈琴。等到肚裏的東西消化好了,再用三小時來“學習主要功課”,內容是複習上午的課本和學習新課,還要練習寫字。寫完字,師生一起出門去學習騎馬、遊泳、劍術、板斧、標槍、長矛、拉弓、打靶。有時還練習爬繩、單杠、雙杠、啞鈴。經過以上的鍛煉,便去沐浴。在回家的路上觀賞花草樹木,並參照討論植物學的名著。晚飯後繼續學習文學和其他有用的知識,餘下時間就是唱歌、奏樂器或玩牌。在就寢前,還要觀看一下天象,最後向老師複述一天學過的功課。在這裏可以看到,拉伯雷提倡的人文主義教育是一種活生生的生活教育,注重將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聯係,通過日常生活來激發、感染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寓教於樂。

拉伯雷所推崇的人文主義教育還注重生產實踐,注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如遇陰雨天,色諾克拉特就帶領高康大在家裏勞動,如捆草、劈柴、鋸木、打穀,或學習繪畫、雕塑。有時還去參觀各種手工作坊,乘機學習各種技術。參觀藥鋪,仔細觀察各種植物,包括其果實、根、葉、籽等。有時還去看賣藝的、變戲法的表演、郊遊等。這種教育高度弘揚了人的自主性,處處充滿著追求個性、自由解放的精神。

拉伯雷還係統地提出了人文主義的課程內容,這就是《巨人傳》中高康大為他的兒子龐大固埃擬定的一份教育大綱,它包括以下幾方麵。

“語言方麵:首先學好希臘文,像昆體良所要求的那樣;其次拉丁文,然後學習希伯來文,這是為了讀聖經的緣故;最後學習迦勒底(波斯灣沿岸的古國)文和阿拉伯文。

文字方麵:學習希臘文,要模仿柏拉圖文體;學習拉丁文,要模仿西塞羅。希望沒有一種曆史不在你的記憶裏;——為了實現這個計劃,像《宇宙誌》一類的書籍是很有益處的,會對你有很大幫助。

文藝方麵:七藝中的幾何、算術和音樂,五六歲的時候要發生興趣,你要繼續學習下去。

天文學:要學習所有的規則。但是不必學習卜卦、星占學和勒列厄斯的煉丹術,因為它們隻是一些曲解和沒有價值的東西。

法律方麵:熟讀全部的法律條文,然後再理智地加以比較。

自然科學:我要你仔細學習,要做到去認識河海、湖川裏所有的魚類,天空中的飛禽,森林裏或是果園裏的一切灌木和喬木,生長在地麵的各種草和花卉、隱藏在地下的各種礦產以及世界東方和南方的各種各樣的寶石,所有這一切你都應該認識。

此外,必須仔細地閱讀希臘、阿拉伯和羅馬各地醫學家的著作,也不要輕視猶太法典的學者和讖緯學家的學說;你應該學習解剖學,獲得關於世界即人的充分的認識。每天應該有幾小時的時間學習聖經,先學習希臘文的《新約》和信徒們的書信,然後再學習希伯來文的《舊約》。” [31]

人文主義教育是非常注重人的品德修養的。借這份教育大綱,拉伯雷寫道:“惡人靈魂裏是沒有智慧的,沒有經過理解的學問等於靈魂的廢物。”[32]他相信人性是向善的。像一切人文主義思想家一樣,他反對教會和神職人員的腐敗;但隻主張改良教會而不反對教會製度本身,更不反對宗教。所以,大綱中仍規定了學習《新約》《舊約》以及教徒的書信,可見他的道德教育思想還是以宗教信仰為基礎的。在這份教育大綱中,高康大還教導兒子說:“長大成人之後,就要離開求學和安靜生活,去學習騎馬和武術,保衛我們的家鄉,當友邦抵抗壞人進攻的時候,盡一切力量援助他們。”[33]在這裏,一種熱愛家鄉、熱愛和平、勇於抵抗武力的新貴族的道德形象已清晰地顯現於世人麵前。

拉伯雷所提倡的人文主義教育內容繼承了傳統的“七藝”,同時又有所更新。同樣,拉伯雷的思想中也有很多美育和體育方麵的內容,如學習音樂以及騎馬、射箭等,究其根本,這是一種自然主義的教育思想。與之相對的,實施這種教育的方法也是自然主義的,它注重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注意把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實際相結合,注重辯論、問答、動手實踐等方法,更注重培養學習興趣、啟發才思、促進個性自由發展。

五、社會教育的理想

文藝複興不僅是文化和教育的“複興”,更是一場思想的“複興”和變革。這一時期的“巨人”們所要做的,就是要用自己的理想構建未來社會生活的美好圖景,而這種美好圖景都是一種沒有壓迫和欺詐、充滿自由平等和個性解放思想的“烏托邦”。英國人文主義者莫爾的《烏托邦》便是這一思想的典型反映,而拉伯雷同樣也用《巨人傳》的藝術形式向讀者展示了烏托邦社會,其縮影就是作者在小說中所設計的特來美修道院。

與莫爾、康帕內拉不同,拉伯雷沒有把他的理想國建立在共產製的基礎上,而建立在私有製的基礎上。特來美修道院的主要成員由男、女修道士組成,修道院的建築費是由高康大國王及貴族們贈予的。修道士日常費用也是由國王和貴族們贈予的。修道士並不從事生產勞動,他們都是一些有知識的修道士,特來美修道院也隻是知識階層的理想王國。拉伯雷沒有仔細探討過這裏的經濟製度、國家組織機構等,他所著重闡明的是“什麽才是幸福生活”。

拉伯雷筆下的特來美修道院,其建築金碧輝煌,宏偉壯麗。這所六角形的龐大建築物的每一角都造一座高大圓塔。大廈共有房間九千多套,又分內室、工作室、更衣室、祈禱室和大客廳、浴室、理發室、美容室等,衛生設施也極其考究精美。運動娛樂方麵的建築有運動場、網球場、足球場、騎馬場、遊泳池、打靶場、舞台、遊樂場等,此外還有果園以及飼養著珍禽異獸的動物園。特來美修道院在物質方麵應有盡有。所有的廳堂、房間、 臥室均按不同季節鋪設不同的地毯,臥室中有高大的鏡子,每個房間有一噴香瓶,男女修道士的衣著講究,衣帽鞋襪全是綾羅綢緞或呢毛絲絨做成,佩戴的珠寶稀世珍貴。在精神方麵,他們的生活同樣豐富。這裏有各種藏書,高大精致的書架擺滿了各種文體的書籍,有希臘文、拉丁文、希伯來文、法文、西班牙文等。這裏還有華麗高大的畫廊,畫著古代英雄故事、曆史故事和地圖。這種文明狀況無疑為人們自由自在的生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反映了拉伯雷的社會教育理想中對環境的高度重視。

修道院的男女修士都是經過認真選擇的。其大門的題詞將一切“偽君子”“貪得無厭的訟棍”“重利盤剝的守財奴”及“無聊客”們拒之門外,而對一切“正直的騎士”、友好的“貴賓”“正確傳布福音”的修士伸開了熱情歡迎的臂膀。修道院的修士都是一些麵貌端正、身體健全、知識淵博、能文能武的全麵發展的人。他們的身上體現了智慧、力量和美。他們既有先天的優良素質,又受過良好的教育,“無論男女沒有一個不能讀、寫、唱,熟練地彈奏樂器,說五六種語言,並運用這些語言寫詩寫文章。從來沒有見過比特來美人更英勇、更知禮、馬上步下更矯健、更精神、更活潑、更善於使用武器的騎士,也從來沒有見過比特來美修女更純潔、更可愛、更不使人氣惱、對一切手工針線、全部正式女手工更能幹的婦女了”[34]。

個性解放是完美人格的基礎,也是拉伯雷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在特來美修道院,個性解放和自由得到了充分表露。這裏男女一律平等,打破了禁止男女在一起的陳規舊習。修士們來去自由,任何人可以當修士,也可以隨時不當修士而還俗。這裏拋棄了曆來修道院所奉行的三條誓言:貞節、貧窮、順從,而代之以“可以光明正大地結婚,可以自由地發財,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35]。這裏最尊重個人的自由、個人的意誌,最反對束縛和壓抑,這裏沒有任何約束個人自由的法規條文,吃、喝、睡、工作、遊戲、運動,一切聽其自便,不會受到幹涉和驚擾,其方針就是“隨心所欲,各行其是”[36]。這種個性自由解放的思想,無疑反映了16世紀整個時代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其中的空想主義成分也在所難免,這種缺乏必要的社會物質基礎和積極的精神內核的自由,最終隻能停留在夢幻之中。盡管如此,拉伯雷和他那部偉大的著作《巨人傳》,以及其間體現的反抗封建神學、提倡人文主義教育、塑造時代“巨人”和完美人格、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無論在法國的文化史,還是整個文藝複興之中,都是一朵豔麗的奇葩。拉伯雷塑造了世人皆知的巨人形象,而他本人也不愧為他那個時代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