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二節 自然科學的發展

恩格斯(F. Engles)曾說,西歐自然科學的發展是從15世紀下半期開始的。但是各門科學的發展並非齊頭並進,而是依順序發展的。帶頭的是天文學,緊接著是物理學。化學要到18世紀才發展起來,生物學的發展則是19世紀的成就。

自然科學發表自己的獨立宣言而從神學中解放出來的標誌是哥白尼(N. Copernicus)於1543年出版的《天體運行論》(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在本書中,哥白尼有力地論證了日心說,推翻了統治西歐達1000多年的托勒密(C. Ptolemaeus)的“地心說”—這是基督教會所信奉的理論。

哥白尼看到自己的著作幾小時以後便去世了。他的理論最終被科學界接受,要歸功於伽利略(G. Galilei)、開普勒(J. Kepler)、笛卡兒(R. Descartes)和牛頓(I. Newton)。

伽利略於1632年發表《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係的對話》(Dialogo fopra I Due Massimi Sistemi Del Mandi Tolemaico,E. Copernicano)。他不僅是哥白尼理論的熱心闡釋者、宣傳者,他本人在天文學、物理學上都有重要發現,並製作了新的天文望遠鏡。開普勒證明行星是沿橢圓形軌道繞太陽旋轉,從而消滅了托勒密天文學的痕跡,對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有極大價值。前人的哲學和自然科學做了更高層次的綜合。

當自然科學的先驅者們衝破傳統和權威的重重阻力,勇敢探索新知識、新真理的時候,西歐的大學仍然在教會的控製之下,哲學依然是神學侍婢。自然科學的先驅者們不得不脫離大學,從而也使大學脫離了自然科學發展的時代潮流,被拋在時代的後麵。為了推動自然科學的發展,人們不得不求助於新的組織機構。這種情況促使各種科學社團產生。

最先成立的科學社團是1657年成立於佛羅倫薩的西芒托學院,這是一所科學研究機構,它的發起人是伽利略的門徒維維安尼(V. Viviani)和托裏策利(E. Torricelli)。一些解剖學家、 胚胎學家、物理學家在這裏進行了科學實驗。1667年學院關閉時發表了實驗文集,報告了實驗中的新發現。英國的皇家學會成立於1662年,它是由培根的追隨者們的一個非正式社團發展而成,它的成員在天文、物理、化學、解剖、醫學、生物學等方麵進行了大量實驗研究,它的研究報告對海運業、礦業、釀酒業、精煉業、羊毛製造業的發展都有一定價值。法蘭西科學院成立於1666年,它得到國王的支持和資助。科學院的研究分成數學(包括力學和天文學)和物理學(包括化學、植物學、解剖學和生理學)兩部分。柏林學院成立於1700年,它的建成應歸功於萊布尼茲(G. W. Leibniz)的積極鼓吹和策劃。值得注意的是,萊布尼茲認為科學院的研究領域除科學和技術外,還應包括曆史、檔案、商業、藝術、教育等,它是一所文、理、工兼備的綜合性的科學院。聖彼得堡學院成立於1724年。科學社團有力地推進了自然科學研究。

17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並不敵視宗教和神學,相反,當時自然科學的先驅者們實際上都篤信宗教,都是基督教的忠實的兒子。開普勒的天文學發現是由於宗教動機,他從尋找上帝之路出發,結果發現了行星的路徑。笛卡兒有神秘主義的傾向,霍布斯(T. Hobbes)是唯物主義者,但並不反對宗教,相信上帝是宇宙的第一原因,但他堅信“人不可能認識上帝”。波義耳(R. Boyle)試圖尋找在自然過程背後的上帝的地位和作用,他認為,自然的美和有秩序的和諧證明有一個至高無上的、強大的、明智的和完美的創造者存在。牛頓相信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一部絕妙的機器,上帝是運動的第一原因。

盡管自然科學家並不敵視宗教神學,但基督教會(包括天主教和新教)卻敵視自然科學,敵視一切違反《聖經》的科學真理。當塞爾維特(M. Servetus)正要發現血液循環過程的時候,加爾文(J. Calvin)便把他活活燒死。布魯諾(G. Bruno)接受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並承認自然界就是上帝,認為上帝不在世界事物之外,就在世界事物之中,宇宙有其內在的規律和秩序,上帝也要服從自然界本身的規律。布魯諾因為否定了上帝的超自然性而於1600年被羅馬教廷活活燒死在火刑柱上。西芒托學院的成員也受到教會的殘酷迫害,有的被處死。伽利略的《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係的對話》發表於1632年,次年被宗教法庭傳喚至羅馬,遭到監禁、刑訊逼供及審判。伽利略在監禁期內,每星期都要背誦《聖經·舊約》的《詩篇》中的7首懺悔詩,並被迫公開放棄自己的信仰:

我跪在尊敬的西班牙宗教法庭庭長麵前。我撫摸《福音書》保證,我相信並將始終相信教會所承認的和教導的東西都是真理。我奉神聖的宗教法庭之令,不再相信也不傳授地球運動而太陽靜止的虛妄理論,因為這違反《聖經》。……我發誓放棄並詛咒已被指控的謬見和邪說、一切其他謬見和任何違背教會教導的見解。……[6]

據說,伽利略在被迫宣布放棄日心說之後,還在喃喃自語:“可是,地球是在運動!”由此可見,前述洛克的見解多麽深刻。他說:“真正的宗教的全部生命和動力,隻在於內在的心靈裏的確信,沒有這種確信,信仰就不成其為信仰。”[7]一切信仰都是如此。

監禁火刑不可能阻止真理的發展。1822年,羅馬教廷的紅衣主教團宣布允許天主教國家講授哥白尼的理論。1980年,羅馬教皇宣布重新審理伽利略案。1992年,教皇保羅二世(Paul Ⅱ)宣布為伽利略平反昭雪,並宣布300多年前對伽利略的審判是沒有根據的。1996年,羅馬教區主教終於承認,將近400年前燒死布魯諾是一種過錯。

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研究自然的興趣空前高漲,人們向往於在一切領域探索自然的秘密。培根的所羅門宮、安德裏亞(J. V. Andreae)的《基督城》(Christianopolis)、誇美紐斯(J. A. Comenius)的泛智研究、彌爾頓(J. Milton)的學園、配第(W. Petty)的促進各種學問的計劃,乃至康帕內拉(T. Campanella)的《太陽城》,都幾乎涉及自然科學的所有部門。這種科學思潮是教育理論中對陳舊的學科內容進行根本改造的催化劑,推動學校教育向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方向發展,有力地衝擊著學校中的宗教神學、古典主義及其他煩瑣空疏、脫離實際的傾向。自然科學注重觀察、實驗、經驗、獨立思考,否定傳統和權威,推動了教學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