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三節 米拉博的國民教育思想

米拉博(Comte de Mirabeau)出身於法國貴族,幼年接受了嚴格的家庭教育。青年時期先後遊曆了瑞士、荷蘭和英國,結識了一批思想深邃之士。在此期間發表了一些見解深刻、文筆犀利的政論文章,引起世人的注意。在大革命前夕,米拉博對當時法國社會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有著清醒的認識,預感到當時的法國正如一座即將噴出烈焰的火山,暫時的、表麵上的平靜即將被激烈的社會革命所取代。米拉博對社會底層民眾的疾苦十分了解,並表現出真誠的同情。1789年,法國政府籌備召開三級會議時,米拉博拒絕以貴族代表的身份參加會議,而是站在第三等級的立場上,為法國普通民眾的疾苦而呐喊。

就其政治立場而言,米拉博並非極端激進主義者,但卻致力於社會改革事業,希望以英國的憲治形式為藍本,徹底改變法國封建貴族獨斷專行的國家政治體製。

米拉博一生著述甚豐,除一些膾炙人口的政論作品外,他還對國民教育問題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提出了自己的國民教育改革計劃。這些計劃後來由他的朋友卡巴內斯(J. D. Cabanis)結集出版,並命名為《國民教育工作》。從《國民教育工作》的內容可以發現,米拉博對此前啟蒙思想家以及其他關注教育發展人士對舊教育所提出的批判深表讚同,認為應當實施一種新的國民教育。不過,米拉博的教育改革計劃表現出相當溫和的色彩。英國學者伯納德在其《教育與法國大革命》一書中就此作出過這樣的評說:“米拉博的計劃並沒有走得太遠,他的計劃隻是法國舊製時期教育觀念及實踐與大革命爆發後更為激烈、更為廣泛的教育變革之間的一個過渡和中介。”[12]

一、關於初等國民教育的基本認識

對於國民教育,米拉博的基本認識為:國家的重建必須通過恢複個人所擁有的天賦權利途徑來實施;而恢複個人天賦權利的唯一途徑在於締造國民教育體係,實施國民教育。政府必須對國民教育在國家建設與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具有清醒的認識。米拉博提出,在製憲議會廢除舊教育體係後,當務之急在於建立新的國民教育製度。為保證新憲法充滿生命力,當務之急在於為新社會造就新人。新的國民教育的任務便是造就新人。在教育變革與社會革新的關係問題上,米拉博認識到:要徹底破壞舊製度,就必須破壞舊教育製度;而要建立新的社會製度,就必須建立新的國民教育製度。[13]國民教育的改革須遵循一定的原則,而最為重要的改革原則在於學院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的歸屬問題的確定;明智的選擇在於讓那些能夠代表人民利益並經過民眾選舉產生的代表來管理學院和大學的事務。

關於初等教育,米拉博主張地方政府向在大革命烽火中得以幸存的教區學校提供適當的財政資助,數額視學校規模大小而定。教區學校的校長必須獲得政府的許可,方能收取學生的學費。米拉博反對免費教育,認為向學生收取適量的學費才能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生們才能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並對知識的價值獲得更為直接的認識。米拉博並不主張廢除公理會教派所提供的免費教育,但要求政府在聘任該派教士充任教師時嚴加甄別。在教學內容上,米拉博主張初等學校應進行閱讀、寫作以及算術教育。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向學生傳授一些初步的測量及製圖知識。隻有不斷把新的知識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不斷把現行法律精神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學生的學習才能與社會發展保持協調一致。在教材問題上,米拉博認為教材是向年青一代傳授憲法知識、解釋政治事件以及社會與個人道德準則的重要載體。教材的選用不應由最高宗教裁判會議決定。由於校長對一個地區的教育發展往往發揮著重要作用,米拉博對校長的任命十分重視,並專門規定了校長的任用程序:首先由學校所在縣提出3名校長候選人,然後由地區行政長官根據每位候選人的教學業績以及教育管理能力確定合適的校長人選。綜合米拉博有關初等教育的思想,不難發現他既不主張實施免費的初等教育,也不主張推行義務的初等教育。就此而言,米拉博是以一種半心半意的方式對初等教育進行改革(如果還能稱得上“改革”的話)和重建。[14]

二、關於中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認識

在中等教育問題上,米拉博對大革命之前法國實施的古典式中等教育推崇備至,“我非但不希望禁止學習那種所謂‘過時’的語言,恰恰相反,此類學習應大力提倡”[15]。在米拉博看來,希臘語言句法典雅、語調和諧、結構嚴謹,幾乎集中了所有語言的優點,希臘語與拉丁語極富心理訓練價值與使用價值,人們可以使用希臘語與拉丁語來表述最有價值的理論,來描述最微妙的心理活動。米拉博對古典語言所持的此類認識是建立在這樣一種認識基礎上的,“米拉博高度評價古典語言,不僅僅是因為其文學內容,而且還出於借助這類語言的學習與訓練可以使一個人更好地欣賞、運用自己的本民族語言”[16]。針對當時希臘語的學習已失去先前盛況的形勢,米拉博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以恢複古典語言在教學中的地位。不過,米拉博並不主張以希臘語與拉丁語為教學用語,而是認為所有的課堂教學均應使用法語。

米拉博不僅提出了中等教育發展的一些理念,還就中等教育的實施作出規定:每省至少設立一所實施古典式中等教育的學校,男童在10歲入學,首先學習兩年的希臘語與拉丁語,繼而學習兩年的詩歌與修辭,最後兩年學習哲學。哲學課程內容因襲舊製,無須任何改動。

三、關於實施高等教育的認識

在米拉博的教育改革計劃中,法蘭西國家學園是作為一種最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機構而設立的。法蘭西國家學園設於巴黎,在某種意義上近似於法國大革命前及大革命時期存在的法蘭西學院。法蘭西國家學園是一種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其教育宗旨在於向法國上層社會子弟提供一種精英式的教育。學園應該集中全法國最傑出的學者與專家,學者與專家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還須致力於科學研究及對真理的探索與追求工作。學園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必須建立在正確方法論的基礎之上。在教學內容方麵,學園向學生提供古典語言、形而上學、政治經濟學、倫理學、自然曆史、自然科學等方麵的教育。而在自然科學教育方麵又有詳細的區分,自然科學教授所講授的科目包括代數與幾何學、機械與水力學、普通物理學、生理學等。而古典語言的學習則包括希伯來語、希臘語、拉丁語。學習語言的學生還要在土耳其語、波斯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英語、德語當中有所選修。米拉博強調語言的學習不僅僅要學生掌握詞匯與語法規則,更為重要的在於引導學生形成把所掌握的語言,尤其是現代外國語言運用於國際商務及外交事務中去的能力。

在自己的教育改革計劃中,米拉博還提出男女應接受不同類型的教育。米拉博認為,男子是注定要參與社會事務的,因而應在公立教育體係中接受必要的教育;女子則生來與家庭事務聯係在一起,其主要職責在於傳宗接代以實現人類種族繁衍,照顧孩子成長,憑借自身柔韌的品格向男子提供適當的幫助等,家庭生活是女子人生的全部舞台。因而在女子教育問題上,米拉博主張在初等學校向女童提供一些基本的讀、寫、算的教育,以利於她們在將來更好地承擔起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職責。至於更高深的專門教育,對女子來說是不必要的。

由於受到外國軍事力量的威脅,更加之法國時局動**不安,米拉博的教育改革計劃未能得到實施。但這並不意味著米拉博的教育改革計劃對後來法國國民教育發展未能產生任何影響。事實上,米拉博的國民教育改革與發展計劃為後來出現的一係列的國民教育革新方案提供了直接的理論啟迪,他所提出的一些國民教育發展原則也相繼在後來的教育改革計劃中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