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步障:實物和常理

《辭海》“步障”條雲是“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線的一種屏幕”,引《晉書·石崇傳》:“崇與貴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愷作紫絲布障四十裏,……崇作錦步障五十裏以敵之。”

沈從文編著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從本圖和敦煌開元天寶間壁畫《剃度圖》、《宴樂圖》中反映比較,進一步得知古代人野外郊遊生活,及這些應用工具形象和不同使用方法。從時間較後之《西嶽降靈圖》,及宋人繪《漢宮春曉圖》所見各式步障形象,得知中古以來,所謂‘步障’,實一重重用整幅絲綢作成,寬長約三五尺,應用方法,多是隨同車乘行進,或在路旁交叉處阻攔行人。主要是遮隔路人窺視,或避風日沙塵,作用和掌扇差不太多。《世說新語》記西晉豪富貴族王愷、石崇鬥富,一用紫絲步障,一用錦步障,數目到三四十裏。曆來不知步障形象,卻少有人懷疑這個延長三四十裏的手執障子,得用多少人來掌握,平常時候,又得用多大倉庫來貯藏!如據畫刻所見,則‘裏’字當是‘連’或‘重’字誤寫。在另外同時關於步障記載,和《唐六典》關於帷帳記載,也可知當時必是若幹‘連’或‘重’。”

沈先生的話是有道理的。從《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所載《敦煌壁畫所見帷帳》及《寧懋石室石刻所見帷帳》我們可想見步障大體就是這樣的東西。因為見不到較早的寫本,《晉書》的“裏”究竟應是“連”還是“重”,不能確斷,但肯定這必是一個錯字。四十裏、五十裏,有四五條長安街那樣長,這樣長的步障,怎麽可能呢?

讀古書要證以實物,更重要的要揆之常理,方不至流於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