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引進高鐵技術
規劃中,從粵城北站引出一條線路來經過深市,然後一路向北走接上閩省鷺島市,這邊是粵北高速鐵路的主幹線了,是重要的東西快速鐵路通道。
除此之外,在珠江口建鐵路大橋,有一條支線不經過粵城,直接跨越珠江口接入深市,這是南港到深市最短最快的高鐵線路,最高設計時速一樣是350公裏,2小時10分鍾便能從南港到達深市。
按照現在的技術,這幾條高速鐵路開通後會以250公裏的時速運行,等待高鐵技術全部實現國產化了成熟了,再提升至350公裏的時速,將全省都納入三小時生活圈。
姚遠到達深市的第二天,正好碰上引進高鐵技術競標談判在深市舉行,林小虎找來相關的材料,姚遠看了之後才發現這已經是第七輪談判了,此前在京城、上海、粵城舉行過,可見談判很艱難。
他決定參與進去了。
高鐵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華夏未來要建成好幾萬公裏的高速鐵路,到二十一世紀中葉,運營裏程要達到10萬公裏,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市場。
當然不能把這麽大的市場拱手讓給外國,所有的技術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裏。
談判的焦點就在於技術轉讓問題上。
要跨越式發展必須要得到技術,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肖雲翻著競標企業的資料說,“參與競標的一共有四家公司,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還有加拿大的龐巴迪。”
他看了看時間,說,“南車的總經理馬上過來,詳細情況還得他介紹才行。”
他發現自己看不太懂這些複雜的招標材料。
姚遠接過材料瀏覽了一遍,說,“小虎,你給夏主任打個電話問問鐵道部想不想一起談。”
“好。”林小虎起身走到玻璃幕牆那邊去打電話。
不一會兒,南方軌道車輛公司的總經理到了,進門之後,在姚遠麵前拘謹地坐著。
南方實業為了搞高速鐵路,可謂是下了大力氣了。搞了鐵建公司,搞了軌道車輛公司,委托並且出資給春風集團搞研究所,為了高速鐵路,大大小小的法人企業成立了幾十家。
南方軌道車輛公司是重點支撐企業,總經理葉繼紅原來是株洲車輛廠(火車廠)的副廠長,鬱鬱不得誌的技術型管理人才。他是在法國進修過的交通技術人才。
南方實業組建南車公司的時候廣聘英才,葉繼紅一咬牙一跺腳參與了應聘,一路過關斬將走到最後,然後果斷辭掉了鐵飯碗當上了南車公司的總經理。
葉繼紅穩了穩心緒,匯報道,“姚先生,目前川崎重工已經明確表示不會轉讓技術,我們已經決定放棄購買他們的車輛了。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兩家公司願意轉讓技術,但是要求非常高。”
頓了頓,他說,“加拿大龐巴迪的態度是最積極的,他們很有誠意,但是技術這塊略顯平庸。”
姚遠微微點頭,問,“技術最好的是哪一家?”
“德國西門子。德國人的技術沒得說,西門子的高鐵技術獨步天下的,但是他們要價也是最高的,態度很堅決。”葉繼紅不緊張了,慢慢平靜下來。
不能等大老板問,要主動匯報。
葉繼紅說,“德國西門子開價5億美元的技術轉讓費,原型車則要價3.5億美元。”
“他們瘋了。”肖雲忍不住說,“這是拿我們當冤大頭呢!”
連不太懂高鐵的肖雲都感到這是漫天要價,更別說葉繼紅這一類專業人士了。
葉繼紅說,“是的,他們認為我們不能代表華夏整個高鐵市場,因此態度非常強硬。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稍好一些,但價格依然是昂貴的。加拿大龐巴迪倒是好說話一些,願意轉讓技術,價格也很好談,但是他們的技術這塊是存在一些差距的。”
世界上掌握高鐵技術的就這麽幾家公司,他們處於強勢地位。
葉繼紅說,“龐巴迪公司很看好華夏市場,他們兩年前就和長車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在這一塊,他們首先達到了鐵道部的要求。”
他解釋道,“鐵道部要求所有國外公司要參與華夏鐵路項目競標的,必須要成立合資公司,而且持股比例不得超過49%。”
這個規定汽車行業一樣,主管部委要求國外車企必須要和國內車企成立合資工資,而且國內車企持股比例要在51%以上,也就是說控製權要在國內車企手裏。
這是重點領域裏,國外企業想要在華夏市場裏發展的基本條件。
南方軌道車輛公司當然也要遵守這個規定,參與競標的企業理所應當的要按照這個規定來執行。因此,無論哪家公司競得標的,都要和南方軌道車輛公司成立合資公司,而且南方實業要求,必須要以合資工資作為交易主體,換言之,這筆生意的利潤是合資公司的,華夏方麵能夠得到最少51%的利潤。
當然,這是紙麵上的數據。
而且,即便如此,德國西門子公司的開價依然是高得離譜的。高達5億美元的技術轉讓費,這筆錢是歸德國西門子公司的,而不是合資公司。
德國西門子公司願意轉讓的無疑是已經投入商用的成熟技術,成熟同時意味著可能很快就會落後,要價這麽高,葉繼紅當然是不會接受的。
在葉繼紅後麵的匯報裏,姚遠了解到,葉繼紅希望西門子公司打包他們的前沿技術,這樣的話南車公司可以給2.3億美元的技術轉讓費,西門子公司斷然拒絕了。
阿爾斯通的開價稍低一些,其他方麵的條件相差無幾。
全球範圍內就這麽幾家公司掌握了高鐵技術,日本方麵川崎重工是代表,他們的態度更加堅決。
說起高速鐵路,和日本的關係是非常深遠的。
十年前,總設計師訪問日本,乘坐新幹線列車“閃光81號”從東京前往京都考察,當時華夏的列車時速普遍在60-70公裏,坐在時速高達210公裏的新幹線列車上,老人家感慨萬千。
當時他一語雙關地說,“就是感覺快,有催人跑的意思”,訪問結束回國之後,華夏對高速鐵路的跟蹤研究就開始了,到了1990年,鐵道部就開始了可行性研究,但是因為技術難度的原因,過去八年裏,一直是磕磕碰碰的。
直到南方實業正式提出修建南港至粵城的高速鐵路,國內對高速鐵路的欲望才再一次被點燃起來。
每逢春運,鐵道部和廣大人民群眾都叫苦不迭,一億多人次的大遷徙對現有的鐵道交通形成了巨大的壓力,直接促進了長途大巴客運行業的蓬勃飛速發展。
提高列車的運行速度可以非常有效地解決春運難的問題。
春運是人類遷徙的奇觀,在短短的30天時間裏,有一億多人次主要通過鐵路出行,如果列車的運行時間得到增加,無疑是能夠有效緩解這種驟然而來的巨大壓力的。
但是,已經經過了兩次大提速的華夏鐵路,平均運行速度依然難以超過60公裏每小時,盡管設計最高時速為160公裏的快速列車、特快列車已經投入運營,但平均時速也僅僅為70公裏每小時。
在現在,如果哪一趟列車不晚點,絕對是新聞頭條,如果哪一趟列車僅僅晚點幾個小時,那絕對會讓疲憊的旅客交口稱讚。
至於晚點十幾個小時,那才是正常的車次……
造成這種實際嚴重脫離理論的原因有多種,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客貨共線。
修建高速鐵路不但大大提升列車的運行速度,而且還是客運專線,將客運從普通鐵路裏分離出來,讓原來的鐵路線改為以貨運為主,如此各行其道之後,理清了客運和貨運之間的矛盾。
因為許多時候客運列車的臨時停車是為了讓車,盡管要求貨運讓客運,慢車讓快車,但是在實際運行當中,經常會碰到“貨車占道”的問題,這倒是公路交通很相像。
鐵道部的動作比較慢,他們還在做可行性研究,南方實業這邊和粵省達成合作協議之後,馬上就開始進行招標了,動作之快令人咋舌。不過,鐵道部並不想牽頭做招標引進高鐵技術這個事,原因很簡單,他們還沒有準備好。
當然,這裏麵還有鐵道部和粵省之間的矛盾的關係。
粵省生生地把本省的鐵路建設大權搶在了手裏,粵省又是經濟最好的省份,鐵道部不生氣那才是怪事。
不過姚遠知道,粵省鐵路公司遲早是要回到鐵道部的管轄內的,全國鐵路隻能有一個管理部門,因為要站在全國的高度來統一規劃,避免重複建設。
但是對姚遠來說,省府爭取來了十年八年時間已經足夠他按照設想完成省內高速鐵路網絡的建設了。
當然,他比誰都清楚國家高速鐵路網應該怎樣建設,不存在重複建設的問題。
葉繼紅看到姚遠沉思了片刻,察言觀色地繼續說,“春風科學院早在五年前就開始研究高鐵技術,兩年前南方實業出資成立了鐵道技術研究所後,進程大大加快,根據最新的消息,目前春風科學院已經搞成了第一代高速鐵路運行控製係統。”
即控製列車運行的係統,技術含量非常高,關係到安全,非常重要,對技術的成熟度要求非常高。
“但是和西門子的技術還存在一代以上的差距,春風科學院說沒辦法拿出時間表。按照我們的規劃,再有一年的時間,南港至粵城的高速鐵路就能建成,剩下的就是安裝運行係統和購買列車。”
頓了頓,葉繼紅說,“我們等不了春風科學院那邊,而且我認為,西門子和阿爾斯通的態度之所以這麽堅決,估計是因為我們已經全線鋪開了鐵路線的建設。”
鐵路線已經在建了,那麽購買列車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而且鐵路線的基礎建好之後,還要安裝和列車匹配的運行控製係統等,這些都需要進行引進的。
“葉總,說白了,西門子和阿爾斯通就是有恃無恐,吃定我們了。”肖雲說。
“是的,肖總。”葉繼紅不知道肖雲的身份,但是從他能跟在大老板身邊這一點來看,叫肖總總不會錯的。
肖雲想說,能不能考慮采取一桃殺三士的辦法,但是他轉念一想,這麽簡單的辦法,人家肯定早就想過了,於是就打消了提出意見的念頭。
的確,葉繼紅是該想的辦法就想了,否則也不會進行了整整七次談判,現在正在進行的第七次談判沒有懸念地陷入了僵局。
高速鐵路建設一旦開始了,就不好暫停,而且這是華夏第一條高速鐵路,上上下下都在看著。當時動工的時候,央台甚至做了一個係列的專題報道,南港至粵城的高速鐵路已經家喻戶曉了。
毫無疑問的是,西門子和阿爾斯通就是吃定了南方實業必須要從他們那裏購買列車引進技術。這兩家私下裏達成什麽協議都是存在可能的。
這邊是葉繼紅率領的談判團隊遇到的最難以解決的問題了。
姚遠問,“這次深市談判,是同時和西門子、阿爾斯通談?”
葉繼紅點頭,“是的,川崎重工和龐巴迪也在,前者主要是觀望,後者則是在積極參與。”
姚遠突然說,“川崎重工不願意轉讓技術可能是外界因素,此前不是和日車、日立兩家公司接觸過嗎,是這兩家公司堅決不轉讓技術的吧?”
微微愣了一下,葉繼紅說,“是的,一開始接觸的企業裏有日車公司和日立公司,第三輪談判之後,他們堅決不轉讓技術,所以我們就放棄和他們繼續談了。”
姚遠說,“這就對了,川崎重工也許是願意轉讓技術的,但是迫於日車和日立的反對,他們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這一點可以做一做工作,川崎重工還是能談一談的。”
“姚先生,川崎重工的談判代表態度很堅決,他們就差說打死都不轉讓技術了……”葉繼紅為難地說,眼前閃過川崎重工代表那趾高氣昂的樣子,心裏跟吞了一萬隻蒼蠅一樣,感到惡心。
姚遠微微一笑,說,“川崎重工在新加坡訂貨會上慘敗,他們的經營遇到了極大的困難。這筆生意做成,他們就還能過好日子,如果做不成,恐怕會成為第二個東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