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頒發政令
暗算過殷元的人不少,到齊王李祐那個地步也算是從身份上頂尖了,到高鑒那個地步,算是在智商上頂尖了。但是如今碰上的這個主,算是手段翻新,智商在線了。
細數自己得罪過的人,好像能辦到這件事的人不多,能幹出這種事情的人殷元覺得好像沒有似的。提前做好這麽大的一個準備,這怕是個不僅僅老謀深算,而且無所不用其極的人。說句難聽的,這廝造反啊!
殷元覺得自己還不至於到名震薛延坨的地步,而且通商之策尚未頒布,細節任何人都不知道,誰會提前預知危險呢!就算是頒布之後,薛延坨能不能及時發現長此以往自己的力量就會被削弱,那都是一個未知數。
蹊蹺的事情令人覺得煩躁,殷元不知不覺多喝了幾杯酒,回去之後連夜完善自己即將頒布的政令,第二天一早立刻命人頒發下去,傳給各州府。同時成立“國貿所”,凡商人向國家借貸,互市之政策皆歸國貿所管轄。
國貿所的權力,是李世民賦予殷元的權力的轉移和細化。本來應該是令出殷元,現在有了一個國貿所,變成了另外一個屬於朝廷的機構。所以,國貿所在建立的時候,殷元同時往長安奏報,等到李世民的安排之後,才能夠正式確立地位。
殷元做的事情是開先河的事情,所以很多時候他也不可能考慮的麵麵俱到,所以必須快速做出決策。至於李世民那裏,殷元當然是希望能夠得到大力的支持。可要是得不到,殷元就隻能夠另想辦法了。
不僅打仗的時候需要值得相信的士兵,做任何事都是孤掌難鳴。所以,殷元必須盡快找到自己要的人才。離開長安的時候,有互市監的人隨行,但還是遠遠不夠。
彭籍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他不僅見多識廣,而且還是個做過生意,精通其中關竅的人。但是彭籍始終不是吃朝廷俸祿的官員,名不正言不順,事情恐怕做不來。何況傳出去,殷元搞不好還得落下一個公私不分明的名聲。
為了強大自己的隊伍,殷元隻能重新找一批人手來了。但是他殷元不能代表朝廷開科取士,所以怎麽找人手,就變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李恪聽到殷元的憂慮之後卻不以為然,畢竟李世民賦予自己的權力算是挺大的,完全可以大張旗鼓的去選拔適用的官員並且任命。
殷元覺得李恪想的太過簡單,所以果斷的沒有聽他的。
法令頒布之後,以極快的速度蔓延到了所有邊塞地區,令所有商人,所有官府共知,並且馬上開始實施,使所有想要做生意但是苦於沒有錢的人,立刻去找官府,找到之後官府再去聯係殷元他們,這樣一來,人手也算是省了不少。
省人手也許不是最重要的事,但的的確確是殷元目前為止最好的辦法了。
穩坐代州的殷元,已經掀起了又一場風暴,涉及人數至多,事情之大,可以成為大唐國策的轉變了。
張弼依舊不安,但是順著殷元的線索查下去,他發現那些兵器甲胄的確不是來自於大唐。看來,商路的管理,還是應該更加嚴格才是。
不得不說殷元的判斷力之精準,也算是震驚天人了,可是這樣的結果對張弼來說不太能夠接受。因為事情的確和殷元說的一樣,一旦商路對大唐的安定產生影響,那朝廷會第一時間重新去平衡通商事務的得失。也對於殷元和李恪即將展開的事情十分不利。
隊伍張弼來說,鎮守國土該做的事情隻有兩件事,就是讓百姓吃飽,讓軍隊強大。隻要能夠做到這兩家是就行了,而要讓百姓吃飽,張弼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百姓更多的去種地,更多的產糧食。其實不僅僅是張弼,大唐的很多臣子都是這樣的。一個夢勸課農桑,使百姓吃飽的官員,就是治世之能臣。至於商業,從商人地位不高這件事上就可見一斑。
張弼和殷元從代州市上走過,殷元停在一個賣酒的老突厥人麵前,看了看那人道:“會說漢話嗎?”
那突厥人道:“會的,要是不會,怎麽出來做生意。”
殷元點了點頭,然後向張弼道:“漢人的話,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會的。如今,代州各族複雜,要在代州發現通商,各族人都應該有。因為他們能夠在草原上賣出去更多的貨物,如果到了漢人手裏再倒手的話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東西會越來越貴,商業發展很難繁榮起來。”
張弼不理解殷元的想法,讓唐人掙錢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麽,這也是這次通商的目的。難道,殷元要讓漢人無錢可賺,反而讓其他民族的人得到實惠麽!
殷元不認為突厥人就一定應該被打壓,他們也有平民,而且戰爭的發生,有時候不能隻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想別人的對錯。
突厥人好戰,是因為他們隻能依靠草原而生,而草原上的物資本來就是比較匱乏的。為了獲得更多的物資,他們選擇了掠奪,事實證明,他們總是以為掠奪是最直接而且最快的辦法。可是歸根結底,如果沒有個人野心的引領,很多人都還是愛好和平的。如果通商能夠給他們帶來他們需要的東西而不需要去掠奪,想來很多人都不會拒絕。
殷元的想法和張弼不一樣,他願意看到大唐子民和周邊的人和平共處。況且就算是不能達到消弭戰爭的目的,兩國之間的貿易中,吃虧的未必就是大唐。隻需要手段玩的好,貿易差就能使鄰近的國家變窮。畢竟大唐國土遼闊,國家昌盛的確不是他們能夠比得上的。而且,大唐的物產之豐富,也不是他們能夠比得上的。
殷元買了一些奶酒準備回去嚐嚐,看了看張弼沉思的樣子道:“回去之後就別吃晚飯了,跟我走,今晚我們品嚐奶酒,吃一些可口的東西,可不要每天都跟你似的,有肉就是盛宴,沒肉就是粗茶淡飯。”
張弼道:“本來就應該這樣啊!”
殷元笑道:“你們這些人全然不懂的粗糧細作的道理,其實素菜粗糧,隻要精心烹調,有時候比你幹啃一條羊腿更有滋味。”
張弼明顯不相信殷元的說法,但是還是禮貌的點了點頭。
殷元用促狹的眼睛瞥了他一眼道:“你好像根本就沒有相信我,你可知道長安的時候,就連向來無肉不歡的李大亮將軍,都會癡迷於我食舍菜蔬的味道。”
張弼更加不願意相信,因為他了解李大亮。關於吃李大亮哪有什麽品味,通常就是隻要油水夠大,那就是人間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