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忠直的勇氣
李世民上下打量著李承乾,他總覺得這個兒子最近很古怪,今天他算是看出來了,李承乾這是怨恨上自己了。
如果李承乾閉門思過兩年,斷兩年的俸祿,那李泰就事情更大了。畢竟,惹禍的是李泰,可不是李承乾。
今天,李承乾沒有乘機發難,而是以退為進,而且進了一大步。
地上的李泰已經開始流汗了,李承乾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實在是太不講武德了。可以說,如果李世民真的這麽發落的話,不僅李泰會受到更重的責罰,而且還被人馬上厭惡起來,從此在朝中的聲望一落千丈。
長孫皇後對李承乾今天的表現實在是太意外了,剛想繼續和稀泥,李承乾拉起了李治的手道:“雉奴,今天跟我走,你跟我繼續講講你先生最近又給你講了什麽!”
等李世民反應過來,李承乾帶著李治在那裏,行禮並且告退。
李世民蒙了,等反應過來要留下李承乾的時候,兩個人已經出了立政殿了。
走出立政殿,李承乾長舒一口氣道:“你先生莫非是孔明再世,連青雀什麽時候來,都算的準確無比?”
李治笑道:“先生可不是孔明,隻是按照他的說法,一個人如何行事,是性格使然,所以難以改變。”
李承乾笑道:“世上的人,還是愚鈍啊!如懷素一樣的人,太少了,鋒芒,有時候太盛果然不好。上次你說的鈍器的威力,我算是明白了。蓄萬鈞之勢,發於一擊,山崩地摧,雖利劍也不可匹敵。”
李治道:“總之,先生這是在賭上自己和魏王兄置氣,如果父皇存了心要偏袒,那到時候,總能找到借口處罰先生的。”
李承乾道:“你放心,不會的。父皇會因為一些不痛不癢的事情去責罰懷素,大是大非麵前更不會含糊,唯獨這種顛倒黑白的事情,不會用在懷素身上。因為殷懷素也是個是非分明的人,如果顛倒黑白,他會失望。而今,父皇還要依仗他,所以不想讓他從此一蹶不振的。”
話雖然這麽說,但是李治還是有點心裏沒底,涉及皇家的事情,委屈一個臣子實在不是什麽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承乾最近和李治走的很近,所以聽說了很多殷元傳授給李治的東西,有一天,李治對他講了一個鈍器的故事,讓李承乾感觸頗深。
鈍器,自然是兵器中那些沒有利刃和尖端的兵器的統稱,分為很多種。有錘、鞭、鐧之類的,這些東西,在冷兵器年代裏有一個用途,那就是可以用來破甲。
殷元向李治講解兵器,並且告訴他,鈍器有時候比鋒刃更加可怕,造成的損傷難以恢複,甚至不可恢複。
所謂鈍器,大都是沉重的,不需要太花哨的技巧,隻需要蓄最後多的力量,一擊之下便可建功。
這個道理,推廣到人和人之間的鬥爭也同樣是適用的。這就意味著,鋒芒畢露,有時候不如積蓄自己的力量,一擊便可以了。沒必要咄咄逼人,隻需要重重抬起來,隨著它落下,就不需要考慮太多了。
李承乾感覺自己要悟了,這麽多年了,從來沒有人告訴他這個道理。雖然懂得積蓄力量,但是從來不懂得如何出手,並且在李泰比他優秀的情況下,開始急躁,變得破綻百出。現在看來,當以足夠的力量打擊下去的時候,破綻就已經不是破綻了。
李泰這才想明白,在這座皇宮裏,還有殷元的學生。李治雖然年幼,但是經過殷元教導,絕對不能再說是少不更事了。剛才李治那一笑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李泰的謊言極度可笑。
一個可笑的謊言,騙不了任何人。所以,李世民沒辦法堵上悠悠眾口,皇家的顏麵,還是要丟。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件事就此打住,但是李泰來主動請罪,說明已經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了。
第二天,被李泰刺激的不輕的劉行敏直接將奏書拿到了太極殿上。要不是李泰自己跑到人家長安縣衙裏耀武揚威,還不至於徹底激怒劉行敏和匡瑜。
惱怒的兩個人也沒有跟殷元說什麽,隻是繼續查了下去,把範仕的家人受到威脅撒謊的事情查了出來。匡瑜甚至調動了所有的人脈,終於找到了如果範家數次的魏王府侍衛,就等著一聲令下抓起來了。
殷元沒想到劉行敏居然會在這個時候來個破釜沉舟,也許人真的不能太過分,不然會逼急了老實人。
劉行敏的上書直指李泰,絲毫沒有避諱。大唐的朝堂上出現過很多忠言直諫的事情,但是直指一位皇子的事情並不多。
今天李泰沒來,也許是李世民故意安排,有也許他知道今天不好過。
李世民當然不願意在塵埃落定之前就承認自己的兒子殺人了,就算是可以把目的說得十分好聽,到頭來也會被朝中文武猜出真相來。然後,在長安市井之中,一定會演繹出很多種版本來。
劉行敏根本就沒有帶殷元一塊玩,這件事本來就不是殷元的職權範圍之內。但是正因為如此,殷元卻有些愧疚了。自己這麽藏頭露尾的做事,和人家劉行敏的堂堂正正固然是沒有任何辦法相提並論了,就連匡瑜一查到底的勇氣都沒有。
盡管借口也不是找不到,站得越高的人越能夠感受到頂端的壓力,但是他還是覺得自己已經漸漸地失去了勇氣了。
勇氣,是一個人致勝的關鍵,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勇氣,那將會失去致勝的能力。所以,不管是麵對多可怕的對手,做多複雜的事情,都必須有必要的勇氣。
殷元依然沒有當出頭鳥,盡管李世民可能在心裏罵了他很多回了。
劉行敏的舉動,引起了朝堂上一時的瘋狂,包括和李泰交好,將寶壓在李泰身上的人,還有李承乾的擁躉。這些人在朝堂上顯得很不理智,但也是鬥爭的常態。
相反,李承乾今天很安靜,安靜的就像是沒聽見一樣。
這是一場很詭異的事情,兩方人馬互相指摘,但是一方的老大沒到場,另一方老大沒說話。
有人說劉行敏是在汙蔑,但是劉行敏堅持說,誰要是懷疑就自己去查,必須還給百姓一個公道,就差沒說出什麽殺人償命的事情了。
事實上大家確實都不願意去趟這趟渾水,這件事辦的好深的李世民的喜歡,辦不好就有點糟糕了。李世民的臉,要是被別人丟了,那別人基本上也沒什麽活路了。
皇家,自從李祐構陷殷元未果之後,近幾年沒丟過這麽大的臉。但是,怎麽每次都和殷元有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