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二節 弗吉裏奧的教育思想

字體:16+-

14世紀末,盡管意大利的人文主義之學已經開展起來,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的思想被廣為傳播,但人文主義精神並未對教育思想產生什麽影響。正是弗吉裏奧在15世紀初首先將人文主義精神滲透於教育思想之中,他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其一,複興了被湮沒甚久的具有世俗精神的古典教育思想,使之重放異彩;其二,在古典教育思想的基礎上,他結合時代的需要,闡明了人文主義的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

弗吉裏奧(Pietro Paolo Vergerio,拉丁文為Petrus Paulus Vergerius,1349—1420年)是第一個係統闡明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人文主義教育家,1349年生於帕多瓦附近的伊斯脫利亞(Capo d’ Istria),後從帕多瓦遷至佛羅倫薩,教授邏輯學,並研究民法和教會法。他在佛羅倫薩時,深受該地人文主義的影響,他曾師從克裏索羅拉學習希臘文,這使其古典知識基礎較其前人如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更為豐厚。1391年他又回到帕多瓦任邏輯學教授,在講授邏輯學時,他摒棄了經院主義的方法。後來,他進入帕多瓦君主弗朗西斯科·卡拉拉的宮廷為君主服務,約在1404年,他用拉丁文寫了一篇書信體的教育論文《論紳士教育》,是寫給卡拉拉之子阿伯丁的。這篇論文的拉丁文題目是De ingenuis moribus,英譯為The Education of the Gentleman,有的拉丁文版本的題目還加了幾個字et liberalibus studiis(意為“和自由學科”)。[34]論文共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引言,介紹寫此文的目的;第二部分論述人的性格及其訓練;第三部分論述各門自由學科;第四部分論述學習與教學、研究的方法;第五部分論述體育與軍事訓練;第六部分討論休閑娛樂問題;第七部分為結語。這篇論文比較係統地闡述了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當時在整個西歐引起轟動,到16世紀末,共出現了40多種印本。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探討弗吉裏奧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在《論紳士教育》的開篇,弗吉裏奧轉述並引述他人的觀點,認為父母對子女有三項義務:其一,給子女起一個好名字,所起的名字應好聽,不使子女為之感到羞愧;其二,給子女選一個好城市,使其有一個好的生活、成長和教育環境;其三,給子女提供好的教育。三者之中教育最為重要。名字不好聽可以更改,居住地環境不好可以遷居,但一個人早年沒受到教育卻很難補救。對於一個人而言,使其受到良好的教育是給予他的一件最好的禮物,遠勝於給予其物質財富,他可因受到教育而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因出類拔萃而聲名遠揚,這樣即使他有一個最平庸的名字,此時其聲譽也給此名字帶來榮耀;即使他所出生的城市默默無聞,此時其聲譽也能給此城市帶來榮光。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名字和出生地,但學業上的進步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努力。弗吉裏奧以此激勵阿伯丁努力向上,自律有為。

教育對個人發展而言助益多多,但弗吉裏奧認為,不能隻從個人發展的角度看待教育的作用,因為教育並不隻是私人的事情,還關涉國家,國家應將正確訓練青年人視為分內之事。[35]弗吉裏奧認識到一個高雅的社會始於對兒童的精心教育,他認為對教育行為予以悉心指導至關重要,而這就需要加強對教育的理論研究。弗吉裏奧的《論紳士教育》標示出對建立教育理論的深切關注,這種關注在近一百年後的伊拉斯謨那裏表現得最為明顯,伊拉斯謨已將人文主義教育理論充分理論化了,在伊拉斯謨那裏,人文主義教育理論的成熟度已大大超過了弗吉裏奧。[36]

那麽,弗吉裏奧所言的教育是一種什麽樣的教育呢?他要通過這種教育造就何種類型的人呢?弗吉裏奧所倡導的教育是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通才教育或全麵教育(all-round education),這種教育所造就的人不是中世紀的騎士,不是中世紀的教士,也不是某一行業的從業者(中世紀後期行會教育的目標),而是充滿世俗精神的身心俱健的人。弗吉裏奧認為身體訓練和知識訓練皆有利於培育人的高貴情操,且都能給人帶來聲名和榮譽,受教者可從二者中擇其一。然弗吉裏奧要求阿伯丁精熟二者,認為這樣可給他帶來更大的光榮,並可使身心均衡發展。真正的教育旨在對人的心智(the reason)和身體(the body)兩個方麵予以有效的訓練,進行心智訓練可使人能明智地控製自己的行為,進行身體訓練可使人能更好地服從理性的命令,能保護我們的權利和捍衛我們的尊嚴。而對於王侯的教育而言,王侯不僅應受到和平藝術方麵的訓練,更應受到戰爭藝術方麵的訓練,應將後者置於更重要的位置。弗吉裏奧對戰爭藝術的強調與意大利當時四分五裂、紛爭不斷的政治現狀是密切相關的。

博雅教育通過人文學科(liberal studies)或自由學科而達成,“我們稱那些對自由人(a free man)有價值的學科為自由(liberal)學科,通過這些學科我們能獲致美德和智慧,並成為美德和智慧的躬行者。博雅教育喚起、訓練和發展那些蘊含於人身心之中的最高才能,正是這些才能使人變得高貴”[37]。從《論紳士教育》看,弗吉裏奧所倡導的博雅教育包括德育、智育、體育、軍事教育、休閑教育等方麵,其用意不是培養武士或某種專門職業者,不是訓練人的某種特殊的技能,而是發掘出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特性,並使這些特性得到全麵、均衡的發展。

弗吉裏奧認為,天性粗鄙者以獲取物質財富、追求感官享受為生活的目的,而天然高貴者以追求道德價值和聲譽為生活的目的。至關重要的是,從幼兒期起,這種高尚的追求就應伴隨一個人的成長曆程,縈繞於其腦際心底。弗吉裏奧斷言,除非及早著手於智慧的探索,否則我們將來不能獲得智慧。有些兒童天賦甚佳,不需要個人付出多少努力就能在知識和能力方麵有較好的發展,弗吉裏奧認為,若予這些兒童以正確的指導,他們長大成人時會在德行和智慧方麵達到非凡卓越的境地。而對於天賦中常的兒童應予以更多的關注,通過教育彌補天賦之不足。不論兒童天賦優劣高下,教育皆應及早進行,在兒童可塑性較強時就使他們養成努力學習、吃苦耐勞的習慣。

在探討教育目的時,弗吉裏奧涉及文藝複興時代人文主義者都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即人生目的問題。弗吉裏奧認為,人生是為了追求聲譽,獲得美名。這裏的聲譽已獲得了近現代的價值色彩。出身、門第、財富、權力不是聲譽的來源,人應靠其智慧和美德獲取聲譽,也就是,聲譽不是天賦的,而是後天獲得的。個人後天努力有作用,後天的教育對聲譽的獲得更是具有莫大的作用。教育對人生有提升之作用,教育不是無為的,實施教育的人也不是無力的。這樣,弗吉裏奧就從理論上將教育置於一個重要的位置上。教育能給人帶來光榮,能改變一個人在塵世的命運,這對宿命論無疑是一個挑戰。

二、道德教育

在《論紳士教育》中,弗吉裏奧首先討論了道德教育問題,他將道德教育置於博雅教育之上,認為德行的培養重於知識的傳授,知識應從屬於道德。

弗吉裏奧將競爭精神(emulation)列為受教者應具有的一種首要品格(character),認為競爭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人具有一種渴望得到讚揚的天性。但競爭不應是不擇手段的,弗吉裏奧將之界定為“不含惡意的對抗”。第二種品格是服從,樂於、敏於服從,聽從教導,是將來取得進步的重要保證。兒童年少,理智發展水平有限,其行為大多受衝動的驅使,較少受到理智的驅動,因此弗吉裏奧要求特別重視競爭和服從對兒童發展的意義。在品格發展中,弗吉裏奧還要求重視機智、勤奮、徹底性等品質,要求對兒童身上表現出來的每一個體現這些好品質的跡象予以鼓勵和讚揚。

兒童應有羞恥心,應對受懲罰和不光彩的事感到羞愧。兒童應尊敬長輩,待人應友好,有寬容精神和合作精神。

弗吉裏奧認為人的外在儀表的尊嚴與人的內在氣質的高貴是相聯係的,兩者都重要,但相比較而言,他更重視人的內在品質。弗吉裏奧轉引蘇格拉底的話,認為兒童應在一麵鏡子前注視和審視自己,儀表高雅、風度翩翩者應認識到其行為應與其儀表相稱,而容貌欠佳、風度較差者則應盡力求得內在的和諧以彌補外在之不足。

弗吉裏奧強調榜樣的作用,認為向榜樣學習比自我反省效果更佳,並且活著的榜樣對兒童的影響又勝於已經不在人世的榜樣,因為活榜樣離兒童更近,兒童能聞其聲、聽其言、觀其行,易於模仿學習。

在討論道德訓練(moral discipline)問題時,弗吉裏奧將兒童品德發展與兒童的年齡階段聯係起來,認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兒童在品德發展方麵會有不同的危險和誤區。而造成此種結果部分是因為兒童的天性,部分是因為兒童受到錯誤的訓練,部分是因為兒童缺乏生活經驗。弗吉裏奧以兒童身上易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浪費、自大、輕信、易變等對此予以進一步說明。慷慨大度是一種優秀品質,遠勝於吝嗇小氣,然而不重視金錢的價值而不假思索地亂花錢,卻絕非好習慣。人驕傲自大久而久之會形成自吹自擂的惡習,進而會歪曲事實,養成虛偽的不良品行,弗吉裏奧認為,“自大和虛偽對青年人傷害最甚”[38]。弗吉裏奧要求青年人養成少說多做的習慣,頗似孔子之“訥於言而敏於行”,他說:“一個沉默寡言的年輕人至多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他沉默寡言;而一個喋喋不休的人很可能會犯五十個錯誤。”[39]兒童還往往易於輕信他人,這是因他們涉世不深,社會經驗不足。兒童的興趣和現實也易於發生變化,這是其自然衝動過剩、心境心情易變所致,兒童常常感情用事,很少能接受中庸適度的道德教誨,更難接受嚴厲的批評。浪費、自大、輕信、易變或與兒童的天性有關係,或與他們所受的訓練有關係,或與他們不接觸世事有關係。弗吉裏奧要求教師注意在這些方麵糾偏救失,要求善待兒童而不是一味苛求。

年輕人易受外在**的引誘,弗吉裏奧要求年輕人注意抵禦**。弗吉裏奧反對無所事事,要求積極有為,無所事事會使一個人放縱自己。孤僻、沮喪、愁苦等情緒皆對人有害。在人的生理需要的滿足方麵,弗吉裏奧倡導節製精神,認為對生理需要僅僅以滿足為限,不可放縱無度,因此他反對暴飲暴食,也反對貪眠不醒。

弗吉裏奧要求遵守教會法令,認為這至關重要,應當從小抓起。不應通過強製灌輸的方式使兒童虔信上帝,因為強製隻會使人產生輕蔑的態度而不會使人形成虔誠的信仰。弗吉裏奧還要求兒童尊重父母和長輩,對客人、朋友甚至對地位較低的人彬彬有禮。

兒童的品德發展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朋友、父母、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會對兒童品德發展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狐朋狗友對一個人的品德有敗壞作用,而諍友則起促進作用。弗吉裏奧認為,諍友的批評就像一麵忠實的鏡子告訴你有哪些缺點需要改正,如果一個人任性地拒絕聽取這種批評,那麽他就會掉進諂媚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豪奢的家庭生活往往對兒童的發展有不良影響。在奢侈和安逸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如果在所有的場合下都能顯示出其智慧與剛強,弗吉裏奧認為,那簡直就是一個奇跡。享樂的**,寄生生活給人帶來的負麵影響,毫無節製地放縱自我,會窒息理性和剛正,使理性和剛正很難在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裏紮根生長。為減少外在**的不良影響,他建議不讓這些兒童在豪華的家中受教育,而是到國外、到本城的另外一個地方、到親屬或朋友家中受教育。維多裏諾建立的“快樂之家”是對弗吉裏奧這一思想的典型實踐。

三、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擇服從於身心俱健這一教育目標的實現。對阿伯丁家族而言,體育和軍事訓練是傳統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其祖父和父親皆精於此道。但隻發展體力還不夠,人還應學習人文知識。然而有一些人卻認為學習知識既於國家無益又令學習者個人心煩,弗吉裏奧的觀點與此完全相反,認為於國家於個人皆大有裨益。

弗吉裏奧也認識到知識是雙刃劍,知識在惡人手中會助惡人作惡,在善人手中則會助善人行善,惡人知識越多、智慧越高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因此,弗吉裏奧將道德置於知識之前,認為前者比後者重要。

對於有德行的人,有知遠勝於無知。知識和學問不僅有功利價值還有內在價值。不論在公共事務還是在私人事務中,一個人談吐優雅、文筆清秀會使他占據優勢從而受益匪淺。知識和學問還可使人明智地休閑,使休閑充滿樂趣而不是百無聊賴、無所事事。當我們獨處時,沒有同伴也無事可做,此時沒有什麽比書籍對人更有益了。在書海遨遊,我們看到了巨大的知識寶庫,從中可獲得樂趣,也許還可激發靈感。書中記述了人類的成就、自然的奇觀、上帝的所為,無所不包,書籍還給我們提供了打開未來秘密的鑰匙。最為重要的是,書籍及其所包容的精神財富真有永垂不朽的特性,可生生不息,澤及後世。弗吉裏奧以詩意的語言描繪讀書之樂之雅:通過閱讀古典文學作品,我們可以了解過去、洞察現在甚至把握未來,使過去、現在甚至未來在我們的精神中融於一體,古典文學作品的魅力之大,無與倫比,人生的其他種種樂趣都無法與之媲美。與書為伴時,沒有喧囂,沒有貪婪,沒有固執,書隨時準備回應我們所有的要求,書籍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財富,是無價之寶。

弗吉裏奧哀歎,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這些飽含智慧的書籍湮沒不彰,有些被部分地損壞,有些則被完全毀壞。而流傳下來的一些或者以訛傳訛,或者殘缺不全,難以呈現其本來麵目。而優雅的希臘語即便在現在的希臘人那裏也幾近湮滅,而在意大利除了力圖挽救古希臘文化的一兩個人之外,希臘語已被完全忘卻,無人知曉。弗吉裏奧對此十分惋惜,表明他對古典作品的摯愛。弗吉裏奧在寫《論紳士教育》時,古希臘語言已在佛羅倫薩複活了,古希臘文化也相應地開始複興了。正是這種複興使當時古典知識的積聚更加豐富,進而為教學內容的豐富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弗吉裏奧對教學內容的討論也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

弗吉裏奧將他所倡導的教學科目置於“自由學科”(liberal studies)的名下。他認為在自由學科中,最重要的是曆史,既因為曆史學科本身具有吸引力,也因為曆史學科具有功利價值,不論是學者還是政要都會對曆史感興趣。道德哲學的重要性僅次於曆史,在一種特殊的意義上,它的確是一種“自由學科”,其目的在於教人以真正自由的秘密。曆史給道德哲學所諄諄告誡的道德箴言提供具體例證。道德哲學闡明人應如何行為,而曆史則記載了人在過去的言行以及我們為了今日之生活可從中獲取什麽有益的經驗和教訓。在重要性上居於第三位的學科是雄辯術。通過道德哲學我們可獲得事物的一般真理,而通過雄辯術我們可將這些真理表達得更有條理、更富感染力,並更令人信服。曆史史實中飽含人類的智慧,運用曆史史實利於加強推理的力量,使論辯或演說更有說服力。弗吉裏奧認為,判斷可靠、談吐睿智、行為正直是“真正的自由氣質”(a truly liberal temper)的標誌。

弗吉裏奧將曆史、道德哲學和雄辯術視為自由教育的基礎。這三種學科在弗吉裏奧看來是古羅馬人對教育的重要貢獻。接著,弗吉裏奧又討論了文學、體育、音樂和繪畫四門學科。他講這四門學科是古希臘人所設計的教育科目。弗吉裏奧將繪畫逐出自由學科的範圍,認為繪畫是畫匠的職業活動,學習繪畫與其博雅教育的思想不相容。但他同時也認為,繪畫與書法是相通的,書法就其本質而言是繪畫藝術的一個方麵,而且熱愛藝術的希臘人認為繪畫具有一種特殊的價值。隻是從這個意義上他才認為繪畫可在自由學科中占有一席之地。弗吉裏奧對繪畫並不重視,他更多地將繪畫看作一種職業、一種與謀生相關的活動,而不是看作一種發展人的精神的手段。原因在於在弗吉裏奧時代,繪畫被行會所把持,中世紀的一些陳舊觀念仍占支配地位,意大利藝術發展的黃金時代才剛剛展露曙光,繪畫還未與教育有直接的聯係。弗吉裏奧認為文學、音樂、體育較繪畫重要,體育可強身健體,同時也是培養軍事技能的合宜手段,而文學和音樂則是曆史、道德哲學和雄辯術三門主要學科的主要輔助科目。他認為文學又可分為語法、作文規則、邏輯學、修辭和詩歌等小科目。語法和作文規則是學習文學的基礎。邏輯學作為探求學問的真正方法,的確是獲取任何學科知識的向導。修辭學則有助於雄辯術的學習。弗吉裏奧認為,在公共生活中,雄辯術特別重要,然而現在的確不再像過去那樣受推崇以致幾近失傳。現在在法庭上,在會議中,在聚會上,在解釋某一問題時,在勸說他人時,在與人辯論時,雄辯術均無立錐之地。現在所注意的隻是講話的速度、簡潔、樸素等方麵。我們的祖先曾因演說而為他們自己、為他們的語言贏得了巨大的光榮,而現在演說卻受人輕視。弗吉裏奧認為:“受過真正的教育,對年輕人而言是一種榮耀,如果我們的年輕人不辱這一榮耀,就必須在演說能力上趕上或超過前人。”[40]而學好修辭學則是提高演說能力的重要前提。詩歌不論對日常生活而言還是對提高演說能力而言都不無價值,然而它更多地與人的閑暇生活有關。談及音樂,弗吉裏奧指出,希臘人不承認那些不會歌唱和演奏樂器的人是“有教養的人”。蘇格拉底年事已高時還學習演奏樂器,為雅典的年輕人樹立了榜樣。沉醉於音樂之中,有助於使人的靈魂達於內在的和諧,而不是耽於感官享受。音樂有益於人的道德和精神的發展,音樂是一門真正的自由學科,應在教育上占有一席之地。

弗吉裏奧還主張學習算術、幾何、天文學等科目。他認為,算術探討數的特性,幾何研究點、線、麵、體的性質,二者都是重要的學習科目。天文學研究星辰的運動、大小、距離,把我們帶到寂靜的星空,我們可以在此研究恒星和行星,預測日食和月食。他說,自然知識內容豐富,包括天地萬物的法則和性質,它們的起因、變化和結果,對自然奇跡的種種解釋等,這是最令青年人高興同時又是最有益於青年人的一門學科。

弗吉裏奧將醫學、法律和神學視為三大職業性學科。他認為醫學作為應用科學無疑對學生具有吸引力,但不能將醫學視為自由學科。法律以道德哲學為基礎無疑應受到尊敬,若將法律視為一個學習科目,法律完全應得到這種尊敬,但從職業的角度看,它僅是一種謀生的行當。在此可以看出,弗吉裏奧雷同於亞裏士多德,將自由教育與職業教育決然對立,而且揚前者而抑後者。關於神學,弗吉裏奧認為,神學所探討的問題玄遠深奧,遠離人的感性認識,要靠純粹的玄思才能夠對神學問題進行探討。實際上,弗吉裏奧並不看重醫學、法律和神學,因為它們都是職業性的,與其博雅教育的目標並不一致。他對中世紀最重要的學科—神學,幾乎就未做討論,似乎與其教學計劃無關。

四、教學方法

弗吉裏奧詳盡討論了教學方法問題。自昆體良之後的1300多年,教學方法問題一直不受關注。由於戰爭等各種原因,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人們就認為《雄辯術原理》一書的全本失傳了,後人隻能從該書的片斷和其他文獻中,部分地知悉昆體良的教育理論。直到1418年,《雄辯術原理》的全本才被意大利人文主義者波齊奧發現。因此,當弗吉裏奧寫《論紳士教育》時,他並沒有看到《雄辯術原理》的全本。但弗吉裏奧肯定看過殘本,因為他對昆體良的思想非常熟悉,而且多處引用。但我們不能據此認為弗吉裏奧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關於教學方法的思想是昆體良思想的翻版。弗吉裏奧並未亦步亦趨,而是在承繼中有所創新。例如,在關於才智與記憶的問題上,弗吉裏奧與昆體良顯然不同,昆體良將記憶視為比才智更重要的部分,人的全部才智的發展均以此為基礎。弗吉裏奧也承認記憶的價值,認為離開了記憶,才智就無以存在,但弗吉裏奧同時認為,兩相比較,才智比記憶更重要。

弗吉裏奧認為,博雅教育(自由教育)並不要求學習者精通每一門自由學科,因為窮畢生之力精通一門已屬不易。不應對自己有過高的期望,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才能一般,並不超常,我們必須學會知足。如果在學習一門科目時不考察它與其他科目的關係,我們就不能正確地理解這門學科,這是確鑿無疑的。盡管如此,我們也許需要明智地選擇最適於我們智力和興趣的科目。學習科目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精神的特性。一個孩子才思敏捷,能迅速地抓住其所研究問題的要點並能簡練地陳述之;另一個孩子要遲緩一些,但其判斷力強,其判斷慎重而可靠,能找出其對手結論中的弱點,弗吉裏奧認為,這兩個孩子在學習科目的選擇上就應各有偏重,前者可能會在詩歌和抽象科學(the abstract sciences)方麵有所作為,而後者較適於學習實踐性較深的學科。如果一個孩子善於思考但不善表達,學習研究修辭學和邏輯學對他更有價值,長於記憶者適於學習曆史。有的人擅於抽象思維但短於處理特殊的和具體的事物,他們會在數學和思辨哲學方麵取得好的成績。而與此相反者則適於學習研究自然科學和實際事務。弗吉裏奧強調:在教育中應該認識到人的天性並應該遵循人的人性。應讓能力有限的孩子隻學習那些能使其有所收獲的科目。[41]

弗吉裏奧反對培養學究,他認為學習自由學科隻是手段。推崇自由學科並不是讓人陷於其中不能自拔。他引證亞裏士多德來加強其論證。他說,亞裏士多德一直強調,人首先是一個公民,是城邦的一個積極的成員,不應將全部興趣沉迷於自由學科。因為完全沉迷於此可能會無益於做一個有用的公民或君主。從此可看出在知行關係上弗吉裏奧更重視行的作用。

為獲得知識,弗吉裏奧要求學習者要擇良師,選好書。即使是打基礎也要師從於最好的教師,在選擇所讀書目時隻應選那些一流作家所寫的書。人先前所受的教育會在人的精神世界深深紮根,不論這種教育優劣高下皆是如此。若教學方法不當、所舉例證有誤,初學者就會對事物形成錯誤的認識,更為嚴重的是,這種結果會對其今後的學習造成障礙,他在今後的學習中就必須克服雙重的困難:既要擯棄原來的錯誤認識,又要學習新的知識。

弗吉裏奧對教師在教學中作用的認識反映了一種新的教學認識論,即學習不是一個直接的過程,因為知識在他看來並不像新柏拉圖主義者和奧古斯丁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是先天存在於人腦之中的。阿奎那在13世紀提出了獲取知識的新方法,強調理性在知識中的地位,要求即便是有關上帝的神學信仰也必須建立在理性理解的基礎上,而新柏拉圖主義和奧古斯丁主義強調回憶說,充滿著神秘主義色彩和權威主義色彩。弗吉裏奧同阿奎那一樣也重視理性的方法,但他不用它來論證神學,而是將之應用於完全世俗化的人文知識的研習。弗吉裏奧強**師在學生和知識之間的中間作用,是人文主義新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征之一。[42]正是以此為基礎,弗吉裏奧提出了許多教與學的方法。

弗吉裏奧認為,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有兩個教師和學生均易犯的錯誤亟須糾正。一個是貪多,弗吉裏奧認為,正如暴飲暴食不利於消化吸收,人的記憶力也不堪忍受重負,“營養不良”的大腦會變得失去活力而不是愈益強健。補救之道是,每次所教所學的知識不宜過多,以使人的記憶能夠承受;而且還應天天複習,以使所學知識更加牢固於心。另一個錯誤是用心不專,很快地將注意力從一個科目轉向另一個科目,走馬觀花,這不利於取得紮紮實實的進步。弗吉裏奧認為在一定的時間內應專心致誌於一個科目,應抑製浮光掠影式的好奇,各門科目的學習應依序進行。不可這兒翻翻,那兒瞧瞧,學習應講求效率。同時,弗吉裏奧也要求正確處理博與約的關係,他認為,以一門學科為學習的中心同時又廣泛閱讀,利於加深對這門學科的理解。

弗吉裏奧還提出了四種具體的學習方法。其一,複習。應複習所學的所有新知識,至少應複習其中最重要的內容,複習對增進記憶大有裨益。弗吉裏奧以加圖為例說明複習的重要性。加圖才智超群,但依然勤學不輟,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勤於複習。他晚上回顧日間所做、所見,溫習日間所讀之書,不論工作時還是休閑時始終如此。其二,討論。與同學討論所學科目有助於我們理解、表達和記住我們所學的知識。辯論的確有效,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其三,教授。將我們所學教於他人是使知識更加牢固的重要方法。其四,練習。練習不僅使人對知識的認識更加透徹,還有助於使學生更加細心而勤勉。

弗吉裏奧要求學習者要有毅力,要珍惜時間。在學習各科知識時,初學者總是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克服這些困難的唯一法寶是要有學習的毅力,不屈不撓地直麵所遇到的困難而不是回避退縮。每天要有固定的時間讀書,任何借口和托詞都不能破壞。弗吉裏奧舉例說,亞曆山大大帝甚至在戰役中還讀了很多書,愷撒在戰場上指揮軍隊時還在寫作,而奧古斯都則在戰場上吟誦詩歌。麵對這些事跡,在平和的城市生活中,還有什麽能作為借口去忽略每天的學習?[43]很多空閑時間被浪費了,這些空閑時間可通過讀一些比較輕鬆的書籍並從中獲得愉悅而被利用起來。弗吉裏奧建議每一個圖書館都要擺放一座鍾,並使每一個讀者都可看到,以警示每一位讀者使其知曉時間流逝之迅速,從而使其惜時。

五、體育和軍事訓練

弗吉裏奧主要討論了軍事訓練問題,他認為,文學和軍事訓練是“最適於君主的兩門主要的自由學科”[44]。這兩門學科的學習應結合起來進行,不可偏廢。

他認為戰爭既要求一個人有堅強的意誌又要求他掌握軍事技能。弗吉裏奧非常看重人的意誌品質。他認為男孩子自小就必須逐漸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以使他成人後能夠忍受種種艱難困苦。年輕人應在戶外活動中受到鍛煉,應當用英勇事跡去激勵他們,應使他們能忍受酷暑和嚴寒,能忍受饑渴考驗。奢華的生活使人的身心衰弱,而磨難則使人的身心變得堅強。在逆境之中意誌堅如磐石是一個人最值得驕傲的品質。這種身心力量還與蔑視死亡、英勇無畏相伴。不論是在和平環境下還是在戰爭狀態中,如果我們把高尚而勇敢地生活在人世視為我們的第一要務,那麽我們就不應過高地估計漫長的人生能給我們賜福多少,因為人生有歡樂也有苦難。如果死亡來臨,我們應勇敢地去麵對它,而且如果必要,我們應快樂地歡迎它的到來。即使死亡不期而至,我們依然有機會去表現我們的勇敢。

弗吉裏奧反複強調從兒童時代起就訓練一個人使之具有勇敢和吃苦耐勞的品質是最最重要之事。弗吉裏奧對斯巴達訓練兒童的方式褒揚有加。斯巴達人訓練兒童時紀律嚴苛,在訓練時要求兒童在雙方的競爭和鬥爭中不能屈服和讓步,身受皮肉之苦時不準哭喊,即便鮮血直流,即便人已失去知覺也不行。

在選擇鍛煉身體的活動項目時,弗吉裏奧認為,應選擇那些能促進身體健康、能增強四肢力量的活動項目,還應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每一個人的具體情況。弗吉裏奧推薦的身體鍛煉項目和軍事訓練項目有以下諸種:劍術,矛、盾和棍棒的使用,遊泳、跑、跳、拳擊、擲標槍、射箭、馬術等,弗吉裏奧認為,這些是充分訓練士兵所必不可少的項目,如果一個人是騎兵,更應接受這些訓練。弗吉裏奧認為,軍事訓練的內容和方法不應泥古不化,因為不同時代戰爭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軍事訓練的目的不是挑起戰爭而是自衛。他說,我們不能預見戰爭何時會發生,也無法預見它的殘酷與恐怖,但通過軍事訓練至少當戰爭發生時我們能有所準備。

戰爭的藝術包括很多內容,並不隻是指個人的軍事技能,戰略戰術、軍紀、供給、營地的安排、軍隊的駐紮等皆屬於戰爭的藝術。一個指揮官在這些方麵應受到訓練以承擔重任。弗吉裏奧認為,戰爭的藝術隻能在戰場上從親身經曆中去獲得,但他認為不應忽視一些偉大的軍人所寫的有關戰爭的書籍。弗吉裏奧認為對於獲得戰爭藝術而言,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是必要的。弗吉裏奧要求阿伯丁向其父弗朗西斯科和其叔叔雅科比(Jacopo)學習軍事技能,因為他們精熟此道。

六、休閑

弗吉裏奧認為,除了工作之外,還有休閑。休閑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應學會休閑。在休閑時人可做的事很多,弗吉裏奧要求選擇有益於身心的休閑方式。他認為,為使疲憊的大腦得到休息而漫無目的地在海邊漫步,且邊走邊揀拾卵石和貝殼,不是一種好的休閑方式。而打球則不然,它會使疲憊的身心重新獲得活力,於身於心皆大有益處,因此較漫無目的的散步要好。打獵、釣魚等也令一些人喜愛,即便要吃些苦頭也爭先恐後。對那些因為學習和研究而把大腦搞得疲勞者,靜靜地休息、緩緩地騎馬、適意地散步皆為消除疲勞的妙方。聽音樂和唱歌亦為休閑之法。音樂既可以使人心緒平靜,對人起撫慰作用,又可以激發人的力量,使人鬥誌昂揚,因此,弗吉裏奧認為在選擇音樂時休閑者應考慮到自己的心境。弗吉裏奧反對玩骰子,認為這種遊戲無丈夫氣概,而且會引人進入賭錢的歧途,對之應予以大力反對。

有些人完全沉迷於學習和研究之中,廢寢忘食,不思休息。弗吉裏奧認為,對於這些人,讓其在一段時間內完全放棄工作,什麽事也不做是有益的,因為弦繃得太緊反而易斷。盡管這些人將無所事事視為負擔和痛苦,但也必須讓他們充分放鬆,這對其工作是有益無害的。有些人將其一天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用來睡眠,一部分用來休閑和吃飯,一部分用來研究和學習自由學科。弗吉裏奧認為三者之中最後一部分最重要,它會使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更加充實。

在討論休閑問題時,弗吉裏奧還要求注意克服一些小缺點,養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衣著方麵的良好習慣。一個男人不應太注重自己的外表,因為這樣顯得太女人氣,不像個男人。但也不應忽視外表,應適度關注自己的衣著,應使之適應於不同的時間、地點和場合。

弗吉裏奧第一次係統闡述了人文主義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複興了許多被湮沒甚久的古羅馬、古希臘教育思想,為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興起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對當時和其後的教育皆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應看到,弗吉裏奧的教育思想也存在一些明顯的缺陷。其一,教育思想的成熟度不高。弗吉裏奧的許多教育思想有明顯的因襲古人的痕跡,因襲昆體良尤多。以拿來主義態度,重述並複興古人教育思想的確是當時時代的需要,但因襲的結果往往是創造性不足,使得教育思想缺乏鮮明的個性。同時,由於弗吉裏奧承繼昆體良多多,弗吉裏奧的教育思想也帶有昆體良教育思想的特點,即對教育問題的見解,更多的是一種經驗性的認識,缺乏嚴密的理論論證,教育思想的理論性還不夠強,無深刻的教育理念,亦無細密的理論構建,具有重實際、輕思辨的特點。其二,弗吉裏奧的教育思想具有鮮明的貴族性。教育目的是培養和教育紳士,教育的對象是上層子弟。另外,弗吉裏奧將博雅教育與職業教育相對應,褒揚前者而貶抑後者,也反映出其思想的貴族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