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四章 早期空想社會主義教育思想

字體:16+-

資本主義在西歐發展之初,就暴露了其天生的自身無法克服的矛盾。它隻是把封建主義的等級特權演化為金錢特權。這使同情下層貧民的有識之士苦悶和彷徨。他們看到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共有的以私有製為基礎的醜惡本質,但沒有找到通往“大同” 的道路,於是隻能借用古代奴隸製共和國的理想和基督教精神重塑海市蜃樓般的家園。16世紀的著作《烏托邦》以及17世紀的《太陽城》《基督城》就是企圖從這一時期社會矛盾中得到解脫的空想社會主義代表著作。16世紀末到17世紀,西方兩位重要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康帕內拉和安德裏亞分別在《太陽城》和《基督城》繪製了教育的美好藍圖:人人平等,男女共享勞動成果;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乃至家庭教育並舉;勞教結合培養人的個性全麵發展;采用先進教育手段優化教學,崇尚實學等。顯然,這些教育思想是當時社會背景與設計者對未來美好生活追求的靈感相互激**迸發出的火花,從而既有世外桃源般的向往,也不能不烙上時代的印痕。他們的設想在當時的社會製度下沒有可能變為現實,然而卻為後來的“科學”提供了借鑒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