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四大類書
類書,就是摘取群書,分門別類編排而成的書籍。宋初編修的四部大型類書是《太平禦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和《冊府元龜》。
《太平禦覽》是太平興國二年(977)春,宋太宗命令大臣李昉等編撰的。到太平興國八年十二月(984年1月)完成,前後曆時近七年。這部書初名《太平總類》,書成後,宋太宗每天閱讀三卷,一年的工夫全部讀完,於是改名為《太平禦覽》(簡稱《禦覽》)。全書共分“天”“地”“州郡”“封建”“治道”“時序”“人事”“刑法”“服用”“疾病”“工藝”等五十五門,共一千卷,征引古書多至一千六百九十種。
《太平廣記》專門收集自漢代至宋朝初年的野史、小說。因為成書於太平興國年間,又和《太平禦覽》同時編纂,所以名為《太平廣記》。這部書也是李昉等人奉宋太宗的命令集體編纂的。從太平興國二年(977)春天開始,到第二年秋天完成,共五百卷,目錄十卷。全書按題材分為九十二大類,一百五十餘細目。《太平廣記》給了後世研究戲曲、小說史的人很大幫助。據記載,南宋時的“說話人”(就是後來的說書人),從小都得學習《太平廣記》;宋元時人編的話本、雜劇,就經常以《太平廣記》中的故事為題材;明清時人寫的小說、戲曲,也有很多取材於這部書。
《文苑英華》也是宋太宗時命令李昉等人編修的,這是一部詩文總集。南北朝時,梁昭明太子蕭統曾編選過《昭明文選》。《文苑英華》就是繼《昭明文選》以後,包括從梁到唐的另一部詩文匯編。這部書從太平興國七年(982)修起,到雍熙四年(987)修成,前後共費時五年。全書共一千卷,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詩文,為以後明代編成的《古詩紀》、清代編成的《全唐詩》《全唐文》等重要總集所取材。南宋彭叔夏考訂了書中的錯亂重複,寫成《文苑英華辨證》十卷,可以作為使用這部大書時的參考。
《冊府元龜》共一千卷,約九百萬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下詔令王欽若、楊億等編修一部有關曆代君臣事跡的書。大中祥符六年(1013)書成,真宗親自題名為《冊府元龜》。
“冊府”意思是書冊的府庫,“元龜”就是大龜。按照古人迷信的說法,龜卜可以知未來,所以凡是可以作為借鑒的事,就稱為“龜鑒”。《冊府元龜》的意思就是:這書是一部古籍的匯編,可以作為君臣的鑒戒。
《冊府元龜》可以算一部大型的史料分類匯編,從上古到五代,按人事、人物,共分三十一部,一千一百零四門。書中對於唐、五代各朝史事,記載尤為詳備,不但可以校史,而且可以補史。
(張習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