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夢溪筆談》

字體:16+-

《夢溪筆談》的作者為北宋時人沈括,他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仁宗天聖九年(1031),死於哲宗紹聖二年(1095)。

沈括做過沭(shù)陽(今江蘇沭陽)縣的主簿(主管文書簿籍的官),在“昭文館”擔任過編校書籍的任務,也做過專門管理天文、曆法的工作。1075年,他一度充當劃定宋、遼邊界的外交使者。後來,他做鄜(fū)延路經略安撫使,成為一方的軍政長官,在抵抗西夏入侵的鬥爭中,為國家立了很大功勞。

沈括在政治上一貫支持王安石的新法,因而遭到守舊官僚的痛恨。王安石罷相以後,那些頑固官僚們,不斷借機攻擊、排擠沈括,使他對官場生活感到十分厭倦。1088年,他到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在這裏,他埋頭研究學術,專心從事《夢溪筆談》的著述。

《夢溪筆談》共二十六卷,另有《補筆談》三卷,《續筆談》一卷,是用筆記體裁寫的,總計六百零九條。這部書的價值可以歸納為下列幾點:

1.對自然科學方麵的貢獻。沈括曾用三個月的時間,來觀測北極星的位置,並繪製了二百幅圖,結果證實北極星和北極相距三度多。他對虹的成因,做了科學的解釋,他認為虹是由於日光照射雨點發生折射現象產生的。他在曆法方麵,主張取消閏月,定一年為十二個月,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這個辦法可以避免計算和安排閏月的麻煩。在《夢溪筆談》中,還記載了用木料製作立體模型地圖和用比例尺繪製天下郡縣圖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麵,沈括發現太行山的崖壁上有許多蚌殼,因而提出了這一帶在古代可能是海岸的推理。

2.對曆史學方麵的貢獻。《夢溪筆談》中有很多對於重要曆史事件的記載,可以補史書之不足。比如,有關宋代慶曆年間(1041—1048)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事實,書中就有很詳細的敘述。特別是對993年四川王小波、李順所領導的農民起義一事,記載尤為翔實。據該書講:王小波等起義失敗後,李順在民間隱藏了三十多年。這個記載和一般官書所說不同,它揭穿了官修史書上所稱李順被官兵捕獲的謊言。

3.對文學、藝術方麵的貢獻。《夢溪筆談》內容豐富,包括有遺文舊典、小說家言,後人可以從中取得豐富的材料。書中還有專門討論音樂和美術的篇章,議論都很精辟,反映了作者的獨到見解。

《夢溪筆談》記錄了沈括的科學研究成果,它是我國古代一部很重要的學術著作。

(張習孔 曹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