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
元曲是我國文學發展史上一支鮮豔的花朵,它是元代新興的一種韻文文學,分散曲和雜劇兩類。散曲是一種由詩詞變化發展來的新詩體,雜劇是一種包括歌唱、音樂、舞蹈和完整故事情節的綜合性藝術。在元代短短的幾十年間,產生了大批優秀的作品,湧現出不少偉大的作家。在這些作家中,最著名的有關漢卿、王實甫、白樸和馬致遠。
關漢卿,大都人,是元代雜劇的奠基人。他一生共寫了六十多個劇本,可惜大部分都已經散佚。現在流傳下來的曲、白(對話)俱全的劇本有十二個,科(動作)白殘缺的有三個,隻保存著單支曲詞的有兩個。這些劇本,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中有的寫被壓迫婦女的冤屈,有的寫受迫害的人民與貪官惡吏的鬥爭,有的寫曆史上的英雄人物,有的寫社會上的公案故事。由於關漢卿長期和下層人民在一起,對人民的痛苦生活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因此,在他的劇本中,充滿了對統治階級的仇恨和對受壓迫群眾的同情。
《竇娥冤》是關漢卿雜劇的代表作品,也是現存的元代最好的雜劇之一。這個劇本描寫了在黑暗統治下含冤而死的竇娥的悲慘命運,塑造了一個反抗強暴、至死不屈的光輝的婦女形象。竇娥在被綁赴法場的路上,因為不甘於向命運低頭,大膽地向古代人所認為的世界的主宰——天和地,發出了斥責和嗬罵:
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這是對暗無天日的封建統治秩序所表示的懷疑,也是對當時正義得不到伸張的現實社會所提出的控訴。作者通過劇中的主角——竇娥一生坎坷不平的遭遇,對封建社會的殘酷現實做了無情的鞭撻,充分表明了作者的社會政治觀點,敢於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
《救風塵》是一出優美動人的喜劇。在劇中,關漢卿描寫了機智、正直的趙盼兒,她用非常巧妙而合乎人情的計策,與花花公子周舍展開鬥爭,把自己的同伴妓女宋引章從災難中救了出來。
《單刀會》是關漢卿寫的一出曆史劇,它描寫了三國時吳蜀兩國的一場政治鬥爭:吳大臣魯肅企圖從蜀大將關羽手中索取荊州,設宴邀請關羽,想用威脅的辦法達到目的。關羽毫無所懼,單刀赴會,凜然不屈。最終,魯肅的計謀落空。
一百年以前,《竇娥冤》就已被譯成法文,傳到了歐洲。在亞洲其他國家,包括日本,也曾大批地翻譯過關漢卿的作品。1958年是關漢卿戲劇創作的七百周年,世界各國許多城市都為他舉行了紀念活動。
王實甫也是大都人。他的代表作《西廂記》,在元代雜劇中有著很高的地位。劇中描寫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戀愛自由、向封建禮教鬥爭的勝利,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白樸,隩(ào)州(今山西河曲附近)人。《牆頭馬上》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也是元代雜劇中著名的四大愛情劇之一(另外三個著名的愛情劇是關漢卿的《拜月亭》、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和王實甫的《西廂記》)。劇中通過敘述一對青年男女的戀愛故事,盡力宣揚男女自由結合的合理性,表現了一種要求婚姻自主、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的鬥爭精神。這個劇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很成功。
馬致遠,大都人。他的名著《漢宮秋》,是一部具有特殊藝術風格的曆史劇。它描寫的是漢元帝時宮女王昭君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劇本,強烈地表達了他自己的反對當時元代蒙古貴族實行嚴重的民族壓迫政策的思想感情。《漢宮秋》所突出的這種主題思想,是帶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的,但這部作品的感傷情緒比較多。
元曲中的散曲,也叫“清曲”,包括“小令”“套數”兩部分。“小令”和詞差不多,原是民間流行的小調。“套數”又叫“套曲”,是合一個宮調中的許多曲子而成的。元代散曲作家有作品流傳下來的約有兩百多人,在眾多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傑出的篇章。
(張習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