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郭守敬

字體:16+-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順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他在天文方麵是個著名的儀器製造家和天象觀測家。他製作的儀器很多,著名的有自動報時的“七寶燈漏”,觀測恒星位置以定時刻的“星晷定時儀”“日月食儀”等近二十種。這些儀器,比起前代來,有許多獨創的地方,製法簡易,使用方便,精準度高。可惜其中大部分原作已經失傳。此外,他還建立了北京的司天台(天文台),並實測了各地的經緯度。

《授時曆》是郭守敬在曆法上的最大貢獻,它比過去的曆法有很大改進。它推算出一年的天數,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實際時間隻相差二十六秒,和現行的公曆的一年的周期相同。《授時曆》從1281年起使用了四百年。它的開始使用,比現行公曆的確立還早三百年。

在水利事業方麵,郭守敬的貢獻也很大。1291年春,他擔任元政府都水監的官職,領導整修大都至通州的運糧河。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運河修通,定名通惠河。原來北京至通州間運河的開鑿,是從金開始的,金開鑿這條運河的目的在於把由大運河運到通州的糧食繼續轉運到京師。元在北京建都後,金開鑿的運河已經荒廢,如何解決大都漕運的問題,被提上了日程。在這方麵,郭守敬發揮了卓越的才能。他根據自己勘測的結果,除了決定引用金曾經利用過的甕山泊(今北京頤和園昆明湖)和高梁河(今北京西郊紫竹院水)的水源以外,還引用昌平城東南鳳凰山山麓的白浮泉水和西山山麓的其他泉水,來解決水源不足的困難。經過精密的勘測,他設計了一條長達三十公裏的河渠。這樣,漕糧船隻就可直接從通州駛入大都城的積水潭了。

在郭守敬的主持下,元政府還修複了黃河沿岸的許多主要的古代河渠,其中著名的有長達二百公裏的唐來渠和長達一百二十五公裏的漢延渠等。這些渠道的修複,對於當時西北地區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張習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