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楊韋事件

字體:16+-

鹹豐六年(1856),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已經三年,這時期,太平軍一方麵舉行了西征、北伐,把革命繼續向前推進;另一方麵立法建製,安定社會秩序,鞏固革命政權,革命形勢是大好的。但是,農民階級的許多弱點在革命勝利時期也愈來愈顯露出來了,如保守、狹隘、自私等觀念反映到政治作風上,就發展為鬧宗派、鬧個人權威等不良傾向。同時,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有不少地主、商人等剝削階級分子被卷到革命隊伍中來,這些人有的是暗藏的反革命奸細;有的是政治野心家,投機分子,他們帶來的剝削階級意識嚴重地侵蝕著革命隊伍,有的則伺機從中破壞革命,奪取革命果實。太平天國領導者沒有能力解決這一係列問題,反而在革命大好時機,爆發了領導集團之間爭奪權力的派別鬥爭,這個鬥爭最後導致領導集團的公開分裂,這就是發生1856年9月的“楊韋事件”。

這時期太平天國的領導核心除了天王洪秀全外,還有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豫王胡以晃等。他們在革命初起時,能團結一致,保持艱苦樸素、朝氣蓬勃的革命作風。但到天京後,就逐漸起了變化。天王洪秀全在革命發動時期,表現了偉大的毅力和創造精神,但後來就逐漸沉醉於豪華的宮廷生活,很少過問政事,軍政大權都掌握在東王楊秀清手中。楊秀清出身於極貧苦的雇工家庭,從小就成了孤兒,隨伯父在紫荊山區種山燒炭過日子,為人剛強有膽識,常常領導人們反抗貪官汙吏的勒索,成為燒炭工人的領袖,後來參加了拜上帝會,共謀革命。楊秀清有著卓越的軍事和政治才能,他對於太平天國革命曾經有過很大的貢獻。自從他被封為東王後,他就成為實際領導太平天國革命事業的最高指揮。太平天國之所以能有那樣巨大的發展,楊秀清的領導曾經起過重大的作用。但是,農民、小手工業者的狹隘性和宗派傾向,使得即使像楊秀清這樣的英雄人物也難於擺脫這種階級的局限性。定都天京後,他逐漸驕傲自滿起來,看不起洪秀全,甚至假借天父下凡附在他身上的名義要杖責洪秀全,對其他各王也加以排擠,隨意斥責,對部下嚴刑苛罰,引起天王和許多將領的不滿。這些情形都被北王韋昌輝看在眼裏。韋昌輝出身於地主富商家庭,他在家鄉的時候,因受到當地大地主官吏的壓製排擠,無法立足,才參加了太平天國革命。這時,他表麵上對楊秀清表示特別恭順,卻早已拉攏了一批不滿楊秀清的諸王和高級將領,密謀伺機殺死楊秀清,篡奪革命政權。

1856年夏天,正當革命在軍事上達到全盛的時候,楊秀清決定逼迫洪秀全讓位,要求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洪秀全表麵上答應了,卻立即秘密派人召回在江西督師的韋昌輝、在武昌督師的石達開和在丹陽督師的秦日綱,準備對付楊秀清。韋昌輝一接到命令,認為時機已到,立即率心腹部隊三千人趕回天京。1856年9月2日深夜,韋昌輝到達天京,立即包圍了東王府,殺死了楊秀清及其全家。此後又借搜捕“東黨”為名,乘機擴大事變,繼續捕殺了兩萬多名優秀的革命幹部。天京城內人心惶惶,造成了一種恐怖局麵。10月間,正在武昌督師的石達開聽到消息,連忙趕回天京,責備韋昌輝不該濫殺無辜。可是韋昌輝竟又想殺死石達開,石達開隻好半夜縋城逃出天京,結果石達開在京的全家老小都被殺害了。韋昌輝這種極端陰險狠毒的殘暴行為,引起了太平軍全體官兵和百姓的憤慨。11月間,石達開在安慶起兵,要求洪秀全順從民意殺死韋昌輝。洪秀全被迫把韋昌輝殺死了,同時殺死了秦日綱、胡以晃等二百多人。韋昌輝在天京將近三個月的恐怖統治這才算結束了。

經過這場大屠殺,太平天國的許多優秀革命幹部犧牲了,太平軍的實力大受損傷,太平天國革命形勢從此逆轉,開始由勝利發展走向停滯和衰落了。

(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