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小刀會

字體:16+-

以前,貧苦的勞動群眾為了反抗統治階級的壓迫,為了患難時的互相援助,常常進行秘密結社。小刀會就是秘密結社的一種,它是勢力很大的天地會的一個支派。據傳是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於廈門創立的,後來在廣州、上海、寧波等地發展組織,參加者大多是農民、手工業工人、水手、失業勞動者和遊民。

太平天國革命的勝利發展,鼓舞著各地人民的鬥爭。小刀會也在太平軍的影響下發動了武裝起義,其中規模最大、堅持最久的是上海的小刀會起義。

鹹豐三年八月初五(1853年9月7日),在太平軍定都天京後不久,上海的小刀會在劉麗川的領導下發動了武裝起義。起義軍殺死了上海知縣袁祖德,活捉了上海道台吳健彰,迅速地占領了上海城。

這一次起義組織得很好。起義以後,小刀會立即發布告示,一麵指斥清政府的罪惡,一麵申明紀律,安定社會秩序。很多群眾熱烈地參加隊伍,沒有武器,就“削竹為槍,斬木為兵”,很快就發展到一萬多人。起義的第二天,上海附近青浦、嘉定等地的農民領袖周立春又帶領四千人趕來參加戰鬥,聲勢更為壯大。起義的群眾頭裹紅巾,身披紅帶,手執紅旗,上海變成了一個紅色城市。

上海小刀會起義給了清政府沉重的打擊,清政府隻得從原來包圍天京的江南大營中抽調軍隊,前往鎮壓。但是,小刀會鬥爭得十分英勇。清軍包圍了上海城一年多,發動了無數次的攻城戰,都被起義軍堅決擊退了。後來起義軍糧盡彈絕,甚至“所有貓狗及昆蟲都被吃光”。清軍想趁此機會,引誘起義軍投降。小刀會殺死了前來誘降的奸細,堅持革命氣節,毫不妥協。

這時,外國侵略者便凶惡地對革命進行公開幹涉。首先,法國領事荒謬地要求小刀會撤離上海。當這個無理要求被拒絕後,英、法、美三國便聯合起來,在上海城與租界之間,築造圍牆,以切斷小刀會的給養。最後,外國侵略者的軍隊更直接地以軍艦大炮向起義軍進攻。起義軍對付外國侵略者也像對付本國反動派一樣,給予堅決的回擊。在一次戰鬥中,“當場有法軍十三人陣亡,另有三十餘人受傷”。

小刀會的領導者劉麗川曾數次派人向太平天國報告起義經過,並表示願意接受太平天國的領導,共同作戰。但此時太平軍戰事緊張,沒有力量東顧,小刀會隻能孤軍奮戰。1855年2月17日,這支英勇的起義軍終於在中外反動派的聯合武裝進攻下失敗。上海城失陷,劉麗川犧牲。小刀會的餘部在潘金珠率領下轉戰到達天京,參加了太平軍,繼續進行戰鬥。

除了上海以外,福建的小刀會也於1853年5月在黃位、黃得美等領導下發動了武裝鬥爭,並且曾占領了廈門等重要城市,直至1858年才被鎮壓下去。

(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