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鄧世昌

字體:16+-

中日甲午戰爭中,中國人民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曾經進行了英勇的鬥爭。廣大勞動人民和清軍士兵,以及一部分愛國將領,在凶惡殘暴的民族敵人麵前,奮不顧身,頑強戰鬥,寫下了很多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光輝篇章。鄧世昌就是在甲午戰爭中慷慨殉國的一位民族英雄。

鄧世昌在1849年(一說1855年)出生在廣東省的番禺縣(今廣州市番禺區)。廣東是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接觸最早的地區,也是中國人民最先進行反帝鬥爭的重要地區。年幼的鄧世昌,在這樣的環境裏生長,親眼看到了外國侵略者的強暴,國家民族的苦難,以及人民群眾英勇的反侵略鬥爭。所有這些,不但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使他從小便痛恨外國侵略者,萌生著愛國思想。鄧世昌剛滿十四歲,就抱著學好本領、反抗外國侵略的誌願,考進了福州船政學堂。他發憤苦讀,成為這個學校成績優秀的學生。

從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後,鄧世昌在北洋水師的艦隊裏工作,曆任“振威”“揚威”“致遠”等艦的管帶(艦長)。他治軍嚴整、辦事認真,並刻苦鑽研海軍業務,在當時腐敗的北洋水師中可以說是鳳毛麟角。1887年,鄧世昌奉派到英國接帶新艦“致遠”“靖遠”“經遠”“來遠”等回國。在歸航途中,他不畏險阻,不怕驚濤駭浪,抓緊時間,指揮這些新艦進行實地演習,使全體將士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鍛煉。

1894年,日本帝國主義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戰爭,鄧世昌積極地投入反帝鬥爭的偉大行列,站在抗日戰爭的最前線,領導士兵,揮戈殺敵。

1894年9月17日,中國北洋艦隊在黃海突然遭到日本艦隊的襲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海戰。在敵人的進攻麵前,中國艦隊的大部分官兵,臨危不懼,沉著應戰,狠狠地打擊敵人,使日本旗艦“鬆島”等三艘受了重傷。特別是在鄧世昌指揮下的“致遠”艦的全體官兵,在戰鬥中表現得格外英勇。“致遠”艦在幾小時的浴血苦戰中,不幸中彈受傷,船身傾斜,彈藥將盡。在這樣的情況下,鄧世昌激勵兵士,大聲疾呼:“我們從軍衛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現在情況十分危急,今天正是我們為祖國犧牲的時候了!我們雖然犧牲了,但可以壯國家的聲威,也就達到了報國的目的!”他看到全艦士兵都同心同德,就下令“致遠”艦開足馬力,向敵人最凶猛的先鋒艦“吉野”猛撞,準備和他們同歸於盡。但不幸的是,“致遠”中途被敵人的魚雷擊中,他們的壯誌未遂,全艦二百五十人都壯烈地為國犧牲。

據記載說,“致遠”沉船時,鄧世昌墜入水中,還大呼“殺敵”不絕。還有的記載說鄧世昌入水後,曾被他的一個隨從救了起來,但鄧世昌看到全船戰士都沉沒了,他自己也“義不獨生”,又重新跳入海中。

(林敦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