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民的抗日鬥爭
《馬關條約》簽訂後,割讓台灣的消息傳了出來。台灣人民,個個都非常悲憤。1895年4月20日(《馬關條約》簽訂後三天),台北人民鳴鑼罷市,表示反對日本侵占台灣和清政府的投降賣國。他們還發誓:“寧願人人戰死,也決不願意拱手把台灣讓給日本。”
這時,台南的守將正是當年在中法戰爭中打敗過法國侵略軍的黑旗軍將領劉永福。他聽到清政府出賣祖國的領土後,非常氣憤,決心和台灣人民一道,奮起抵抗日本的侵略。台灣人民熱烈擁護劉永福領導抗日,他們在各地組織了許多支義軍隊伍,團結在劉永福周圍,並肩戰鬥。
5月底,日本侵略軍開始踏上台北土地,向南進攻。黑旗軍和以徐驤、吳湯興為首的台灣義軍充分利用了當地多山的地勢,把敵人引入深山密林中的包圍圈。侵略軍一進入圈套,他們就手持大刀、長矛和鳥槍,從四麵八方向敵人殺來,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8月,彰化和雲林先後失守,同時,義軍的糧食和彈藥日益不足。劉永福曾幾次派人到大陸求援,他們得到了大陸愛國人民的熱烈支持,不少人要求參加抗日鬥爭。但是,賣國的清政府卻下令軍民“不得絲毫接濟台灣”,還封鎖了大陸到台灣的航運。
台灣軍民雖然遇到了許多困難,卻並沒有被困難嚇倒。雲林失守後,嘉義危急,劉永福調軍增援,黃榮邦、簡精華等率義民軍助戰,收複雲林一帶,軍威複振。侵台日軍遭到嚴重打擊,日本政府急派大軍來台。10月,在布袋、枋寮先後登陸,配合陸路南犯的日軍分三路進攻台南。黑旗軍和義軍在餉械極度困難的條件下仍堅持戰鬥到最後,義軍大部分戰死,徐驤也在一次激戰中英勇犧牲了。10月19日,劉永福被迫退回大陸,台灣被日本占領了。
1896年年初,台中義民柯鐵率領一部分抗日民眾,在嘉義東北大坪頂堅持鬥爭,不斷地給來犯敵人以打擊,贏得了“鐵虎”的稱號。同時,台北、台南人民也展開了攻打城市、襲擊官衙的鬥爭,此伏彼起地打擊著侵略者。此後,在漫長的半個世紀中,台灣人民反抗日本侵占台灣的鬥爭,始終沒有停止過。
(餘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