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主義在中國劃分的勢力範圍
甲午戰爭以後,日本通過《馬關條約》,不但取得了中國的大量賠款,侵占了中國的大塊土地,而且還得到了在中國直接投資設廠的特權,根據“利益均沾”的侵略原則,其他各國也同樣可以享受這個特權。過去列強就已在中國開辦了一些工廠,為什麽它們還要特別把這一點在條約中明文規定下來呢?原來,這裏反映著世界形勢的一個重要變化。
19世紀末期,世界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經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以前,資本主義國家對於中國的經濟侵略,以商品輸出為主。它們強迫中國開商埠,把持中國海關,奪取中國內河航行權,都是為了方便對中國輸出商品。到了帝國主義階段,它們的經濟侵略已從商品輸出為主改變為以資本輸出為主,《馬關條約》中明文規定外國可以隨意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就是這個變化的一個反映。
為了輸出資本,帝國主義不僅要在中國開設工廠,而且還要搶奪鐵路修築權,壟斷礦山開采權,並且進一步要求在中國劃定自己的勢力範圍。甲午戰爭以後,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紛紛爭奪勢力範圍,使中國的民族危機達到空前嚴重的地步。
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法國首先奪占中國雲南邊境上的一些地區,迫使清政府開放雲南的河口、思茅為商埠,並取得在廣東、廣西、雲南三省的開礦權。
沙皇俄國在1896年,從清政府手中取得在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境內修築中東鐵路的權利,並取得對鐵路沿線地區的管理權。
英國在1897年,以“永租”的名義,強占了中國雲南的猛卯三角地區,並取得了在廣東西江航行權,還迫使清政府開放廣西梧州和廣東三水為商埠。
法國在1897年,又迫使清政府宣布海南島不割讓給他國,實際上是把海南島作為它的勢力範圍。
帝國主義各國對中國的這種侵略和掠奪,到了1897年年底,更加激烈起來。這年11月,德國借口傳教士在山東曹州被殺,派軍隊強占了膠州灣,並取得在山東修築膠濟鐵路和在鐵路沿線開采礦山的權利,從此德國便把山東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在這以後,帝國主義各國更加緊了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的爭奪。
沙皇俄國在1897年12月,借口德國占據膠州灣,派軍艦侵占了旅順。1898年3月,迫使清政府把旅順和大連“租借”給沙皇俄國,並且取得了修築中東鐵路支線(哈爾濱至旅順)的權利。從此,沙皇俄國便以東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為它的勢力範圍。
法國在1898年4月,借口沙皇俄國占據旅順、大連,強行“租借”了廣州灣,同時還取得了滇越鐵路的修築權,並迫使清政府宣布廣東、廣西、雲南“不割讓給他國”,實際上是把雲南和兩廣的一部分地區作為它的勢力範圍。
英國在1898年6月,以法國占據廣州灣為借口,強行“租借”了九龍半島。7月,又以俄國占據旅順、大連為借口,租占威海衛,並且取得津浦鐵路南段(嶧縣至浦口)的修築權,同時還迫使清政府宣布長江流域各省及兩廣的一部分“不割讓給他國”,這一廣大地區便成為英國的勢力範圍。
日本除了侵占了台灣以外,在1898年,又強迫清政府答應將福建省作為它的勢力範圍。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各國在中國劃分了這麽多勢力範圍,把中國的大片領土作為它們的侵略根據地,搶奪了中國許多重要港口和鐵路、礦山,從而形成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險惡形勢。
(榮國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