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務報》
梁啟超(1873—1929)是康有為的學生,維新變法運動傑出的宣傳家。他所主編的《時務報》,是宣傳變法維新影響最大的一張報紙。
當時維新派很注意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和出版報紙的工作。上海強學分會被封閉後,由汪康年等提議,以強學分會的餘款,籌辦《時務報》。1896年8月9日,《時務報》正式創刊,由汪康年任經理,梁啟超任主筆。每十日出版一冊,每冊二十餘頁,內容以宣傳“變法圖存”為宗旨。
《時務報》出版後,接連地刊載了許多批評封建政治、鼓吹變法維新的文章。特別是梁啟超寫的一些論著,如著名的《變法通議》等,見解新穎,文字生動,很受讀者歡迎。幾月之間,竟行銷一萬七千多份,開中國有報紙以來的最高紀錄。一個反對維新運動的封建文人記載說:《時務報》上的文字,痛快淋漓,說出了好多人想說又不敢說的話,江淮河漢之間,很多人都喜歡它文字新奇,爭著傳誦。從這裏也可以見到《時務報》影響之大了。難怪有人說,維新派的議論得以盛行,是“始於《時務報》”。
《時務報》既風行海內,主筆梁啟超也因之“名重一時”,人們談起變法維新,常常把康有為和梁啟超合稱“康梁”,梁啟超在宣傳康有為的變法維新思想中,的確有很大的功勞。
但《時務報》在經濟上主要是靠洋務派官僚張之洞的捐助,張之洞對於《時務報》上的激烈言論,很不滿意,常常幹涉《時務報》,甚至不準有些文章在《時務報》上發表。經理汪康年本來曾是張之洞的幕僚,他經常秉承張之洞的意誌,因此和梁啟超發生意見分歧。1897年冬,梁啟超辭去《時務報》主筆職務,到湖南就任時務學堂總教習。《時務報》便由汪康年一人主持。不久,戊戌變法發生,《時務報》改為官報,官報還沒有辦起來,戊戌維新運動就失敗了。
(葉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