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嚴複

字體:16+-

嚴複(1853—1921)字又陵,又字幾道,福建侯官人。1877年至1879年留學英國,學習海軍。他在留學期間,讀了許多西方資產階級哲學和社會科學方麵的著作,逐漸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麵臨亡國的危機。在這種形勢的刺激下,嚴複主張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按照西方國家的模樣,來改變中國的政治製度,以挽救中國的民族危亡,使中國富強起來。

在戊戌變法時期,他參加了維新運動。當時他寫了不少提倡維新變法的文章,如《辟韓》和《原強》等。他在《辟韓》中,把封建社會裏神聖不可侵犯的君主,斥責為“大盜”,並且指出君主有絕對專製的權力,並不是什麽“承受天命”,而是“大盜竊國”。他在《原強》中,提出了廢除封建專製政治,實行君主立憲的政治主張,這些主張和要求在當時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的。

嚴複認為要變法圖強,就必須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為此他翻譯了許多西方資產階級的著作,如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和孟德斯鳩的《法意》等書。這些書比較係統地介紹了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哲學等方麵的學說以及某些自然科學知識,成為當時中國新興資產階級跟封建專製主義進行鬥爭的重要思想武器。

這些書中,《天演論》在當時的影響最大。赫胥黎在這本書中把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關於生物進化的學說,用來解釋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認為人類社會也像生物界一樣,適合“物競天擇”和“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規律,這就是說,人類相互之間存在生存競爭,在競爭中,隻有能適應時勢的,才可以生存下去。嚴複發揮了這個論點,認為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一個競爭的局麵,在競爭中誰最強硬有力,誰就能獲得優勝,就可以生存下去;否則就要遭到強者的吞並,以至滅亡。他認為當時中國正處在和其他國家爭生存的環境之中,如果中國不努力爭取自己的生存,就要永遠淪為西方國家的奴隸。他呼籲中國要想自強,就隻有趕快起來,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實行維新變法。

嚴複在19世紀末中國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翻譯了《天演論》,並借此大聲疾呼變法圖強,這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它使人們感到必須努力奮發圖強,中國才能得救。

戊戌變法失敗後,事實證明改良主義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走不通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開始了革命活動,但是嚴複仍堅持改良,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他投靠竊國大盜袁世凱,甚至為袁世凱的稱帝捧場效勞。在五四運動時期他又提倡複古“尊孔”,反對新文化運動。這些都說明,戊戌變法後的嚴複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而逐漸變成落後和思想腐朽的人物了。

(榮國漢)